第三百十三章 曹昙孤注一掷(2 / 2)

桓楷不负毒士之名。

眼光毒辣的他,这段时间也没闲着,晋国那边发展暗作,汉国这边发展细作,倒也让他找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利用对象。

谷城副将:李贵。

李贵此人,能力平平,见风使舵的眼光却是不错。

当年在赵广攻打成都之时,靠着小机灵骗了丘建出城,随即就临阵投降了汉军,让本以为李贵忠勇无双的丘建差一点没气昏过去。

成都投降之后,李贵凭着临阵投降的微末之功,在汉军中充当三线部队的裨将,日子过得倒是安稳。

去年汉军发起宜都、公安战事,蜀中的精兵强将大多被罗宪抽调到了荆州一带,留在巴蜀的地方郡兵人数不少,但有带兵打仗能力的将领,却是寥寥。

李贵矮子里面拔高个,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建隆七年十一月,李贵接了将令,率三千辅兵增援谷城,这一到谷城,李贵就被寇林看中,当了守城的副将。

谷城和西陵一样,属于两国边境城池,又都有水路交通,来往商船不少,李贵一到谷城,就显示出了其善于钻营的本领。

寇林得了李贵进贡的好处,对其更加的信任。

寇林驻守此处已有经年,平淡乏味的日子一天天的累积,让这个人到中年的汉军将领有些迷茫了。

刘封死的早,留下的子女唯寇林一个。

这些年来,寇林一心一意想为刘封恢复声誉,这个心愿没有实现,他对其它事情均无什么兴趣,包括娶妻生子。

而今,随着新汉重建,特别是定都长安之后,朝堂对当年蜀汉将领、官员的功过重新进行了评定。

去岁,在陈寿的主持下,刘封的功绩被肯定,特别是不救关羽、失陷上庸两件事情,都作出了客观的评价,这让寇林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定了下来。

心情已了,谷城又无战事。

寇林整个人就完全放松下来,对赵广提醒的防备魏军偷袭之事,也不是那么上心。

在他看来,汉军节节胜利,一向只是打别人的份,哪有不开眼的敢来捋汉国的虎须,莫非是不想活了。

更何况,谷城的位置虽然重要,但背后还有房陵、上庸、新城三郡、还有武关、上洛、峣关等重重关隘,一处失守虽然被动,但也难以憾动汉国大势。

“人生苦短,是该好好享受一番了。”抱着这样的心态,寇林将谷城防务大半交到了裨将李贵。

李贵在谷城见到的是汉、魏两国商贸的大量财帛,心志本就不坚的他,哪里经得住诱惑。

襄阳城中私养的小妾、贪墨藏匿的财帛都见不得光,更不能让汉国司闻曹的官员知晓。在桓楷的有意引导下,李贵的这些痛处很快就被桓楷抓了把柄,显了原形。

其实,对于复归魏国,李贵心里也没多少抵触。

汉国制度太过严谨,让一向舒适惯了的他很不习惯。相反,魏国这边唯才是举、不择手段的做法,倒让李贵心有戚戚。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因寇林的放松大意、李贵的反复叛降,谷城防御部署出现了一个大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