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五章 不甘寂寞的孙皓(2 / 2)

寻常人等,不可能穿戴如此显眼的战甲和征袍?

此人必是魏军中的统军之将。

张瑛取出张嶷传下来的四石桑木重弓,用尽全身的力气拉成满月状之后,搭箭瞄准,即向典玄射了过去。

两汉三国魏晋,文臣武将的区分并不明显,张瑛虽然出仕时是文官,但并不代表他不谙射术,张嶷在教导两个儿子时,也并没有分得很清楚。

典玄瞬间觉得一缕劲风扑面而来。

晃眼间,一枝利箭已直奔他的额头,速度之快让他根本不及提防。

好在自小苦练典玄的身体柔韧性很好,他的身体向一边疾闪,终算是避过大难,然而未等典玄站起身来,张瑛的下一箭已接着射了过来。

这一次,典玄有了准备,忙将铁戟抬起横在面门。

“锵!”戟箭剧烈撞击,典玄只觉得自己手腕一抖,虎口一阵刺大痛,半边脸颊更是火辣辣地难受。

张瑛这一箭被典玄拼命一拔,改变方向斜飞了出去,在一名倒霉的魏军士卒胸膛处开了个深深的洞口。

典玄被接连二箭盯上,已然甲袍内俱是冷汗,他瞪着惊恐的目光抬眼眺望,只见房陵城上,一面无当飞军的崭新将旗正迎风作舞。

再左右打瞧魏军队列,在汉军箭雨下被射中的士兵正在哀号惨呼,这些魏卒不久前还是地里刨食的农夫,哪里见识过这等密集的箭雨袭击。

“罢了,这突袭是不成了。”典玄奔袭受阻,只得无奈撤退回到水寨,不过,他也只是稍稍失望罢了,谷城至房陵的水路已经通畅,魏军的后续增援部队会很快的上来。

张瑛的那点兵卒,又能守住房陵几时?

——

谷城被魏军拿下的消息传到晋国、吴国,让心忧汉国扩张势头的司马炎、孙皓大喜过望,曹家的人果然是枭雄,确实有几分本事。

“要逆转,必须合纵,否则的话,只会被各个击破。”被赵广一顿狠揍之后,司马炎终于认清了形势,对付汉国,单凭他晋国一家已是不行,联吴联魏才是正理。

去岁的时候,司马炎就派出了何邵为使,向孙皓提议嫁女,与孙皓的长子孙瑾联姻,这一个姿态让孙皓喜上眉梢。

自汉以来,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婚姻,单就娶妻、嫁女这桩事来看,前者代表的是荣耀,后者多多少少有些屈辱。

司马炎将嫡女司马徽嫁给孙瑾,这事情对吴国来说,可以提升政治地位,从孙权时代的尊魏为主,到孙皓时代分庭抗礼,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出于对司马炎的不信任,晋吴之间的这场政治婚姻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直到元月七日,司马徵正式到达建业为止。

除了送一个女儿外,司马炎这次很大方的送来了大量的财帛陪嫁。

得了晋国的好处,孙皓心中积蓄多日的政治抱负又涌了上来。

吴国与汉国交界的地方,共有两处。

一是长江三峡出口,即西陵、宜都、公安所在,这块区域因吴、汉之间几次交锋,已经成为敏感地带,两国皆布有重兵。

汉军要攻吴国,首先要突破江陵、云梦防线,这对于缺少楼船的汉军来说,难度相当的大。

同样的原因,吴国要攻打汉国,公安、宜都也许能打下来,而西陵则想都不想去打,汉军在此经营多年,又有步阐这个地头蛇坐镇,吴军逆江而上实在没有什么胜算。

武昌,荆州中部重镇,曾经有一段时间,孙皓将都城迁至此处。要联晋抗汉,总要有些动作,孙皓于是乘着楼船逆江而上驻节武昌。

武昌北岸的蛇山上,有孙权时代筑就的土石城,周回二三里,斜对汉水,吴国在此设夏口督,其官职地位仅次于陆抗这个大司马,荆州牧。

宜城之战后,孙皓终于看清楚了自家宗室的那几位,纯粹是扶不起的阿斗。

而此时,丁奉病故,吴国上下顿失栋梁,为吴国存亡大计,孙皓终于冷静了下来,决心重新启用陆抗,大司马的官职先前是丁奉,孙皓这次也是一并给了陆抗。

陆抗以下,张咸为江陵督、张象为夏口督,这二人是吴军中的宿将,不同于孙氏兄弟,对陆抗很是敬重。

有两座沿江重要城池在手,陆抗又重新部署了长江防线,加上东吴楼船水军在江面上的优势,吴国在荆州的局势总算是稳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