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六章 陆抗骑虎难下(2 / 2)

听到陶璜的解答,滕修、薛莹等本来持中立态度的将领也动了心思。

陆抗所说的道路行走困难,有陶璜的补充,孙皓和吴国上下已经不以为忧,他们心中暗暗欣慰,赵广那莽夫有好东西却不知道藏着,这回倒是便宜了吴国。

“陛下,臣还有一事相奏,交趾军中多越蛮诸夷将士,若是再不征汉,交趾军心不稳,万一要是引起动乱,则悔之晚矣。”

见得到了行宫中多数官员的认可,陶璜信心大增,继续谏言道。

交趾吴军是吴国三大主力之一。

江淮军、荆州军、交趾军,这三支东吴军队因为历史渊源关系,彼此之间竞争不断。

交趾军的创始人吕岱在三国历史书上名声不显,而实际上这个人极有能力,也正是他一力平定了士家残余势力在交趾的叛乱。

吕岱死后,吴国在交趾数易其将,均不得统御之法,相比而言,陶基、陶璜父子已经是合适的人选了。

陶璜所说的动乱之忧,让议事的吴国将领、官员个个惊惧起来。

叛乱、镇压、反叛、又镇压。

吴国立国短短的几十年间,大大小小的叛乱不计其数,所造成的损失更是触目惊心。

孙皓见吴国朝堂众将领、官员意见渐渐统一,遂长身而起,扶住陆抗道。

“伪汉得位不正,赵广残暴不仁,趁着晋国、魏国牵制汉军力量的机会,我大吴军从交趾向南中、巴蜀攻打,正是其时。”

“大司马,朕对这一次出征寄以了厚望,大军交给别人指挥,朕实在放心不下,所以,朕有意,以大司马为伐蜀大都督,统率交趾军三万人马攻打巴蜀,不知意下如何?”

“陛下。”陆抗心中一悸,孙皓这一手实在高明,让他拒绝不能。

你陆抗不是自诩是吴国第一名将吗?

那好,伐蜀是当前吴国的头等大事,别人领兵哪有你陆大司马厉害,艰巨的重任不交给你陆抗,岂不代表我孙皓不识人才。

“大司马请放心,朕知道你的身体有恙,这次你出征伐蜀,陆晏、陆景他们几个,都可以跟着去,也让他们长长见识,历炼一番,他日为朕的大吴再添柱国栋梁。”

孙皓脸上带笑,言语殷殷嘱托,看向陆抗的目光却开始冷了下来,让人对视一眼,就能产生巨大的寒意。

陆抗离开之后,荆州的大权就真正落到了他这个皇帝的手里,相比已经没有什么油水可炸的江东,繁华富庶的荆州让孙皓眼馋不已。

孙皓不知道,荆州的富蔗,得益于施绩、陆抗这些年来不妄动战事的策略,要不然的话,再充实的府库也禁不起战事的折腾。

“老臣谢陛下恩典,若伐蜀功成,还望陛下念在苦战之功份上,善待陆家诸子弟,若伐蜀无功,臣则已战死于沙场矣。”

陆抗动容道,心中骇浪滔天,双手也微微的颤抖起来。

今天,孙皓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哪里是尊重自己,分别是想以征蜀之名,将自己调离荆州防区。

孙家之人,器量实在太小了。

孙权就不怎么样,孙皓则更加不堪。

孙皓笑了笑,摆手道:“大司马放心,陆家对大吴的功绩,无人可以抹杀,朕已经命人到了吴郡,陆家的家眷不日就会到达建业,有朕亲自督看,哪个不长眼的,敢亏待功臣之后。”

“老臣咳咳咳。”陆抗苍白的脸上,涌起一阵红潮,在孙皓的凌厉手段面前,陆抗已经没有了反抗的可能。

陆抗身体不佳,又被孙皓给暗算了一把,心中悲愤之极,陆晏、陆景见状,忙上前来将老父扶回府中歇息。

陆抗一走,孙皓更是得势,对着行宫中的众官员、将领,孙皓意气风发下令。

“今日朝会议决,伐蜀之事,就由陆大司马、陶刺史,你们两个全权负责,荆州的防务,由朕来亲自负责,各郡、县官员、将领自即日起,分批到武昌行宫,朕要亲自考核任期业绩。”

孙皓想了想,又向陶璜许诺道:“世英,西伐巴蜀之事,你要协助大司马整编军队,要多多选拔九真、日南等地越夷充入军中,另外,还要多联络南中对伪汉不满的蛮族,鼓动他们起兵响应大吴,此等大事,就由你全权负责,若能一举扫平巴郡、蜀郡的汉国势力,我大吴的镇西大将军位置就是你的。”

“张悌、张象、诸葛靓,你等率部驻守夏口、江陵等城,继续在荆州牵制伪汉的西陵方面军,适当时候可以发起几次佯攻,以掩护交趾军的进攻。”

孙皓兴冲冲的下达多个命令,被曹昙孤注一掷刺激的他,如疯狗一般,全不顾自身安危,下定决心要在赵广身上嘶咬下一块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