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孙十万的伤心地(2 / 2)

这一决策刚一作出,就被在吴国人脉极广的汉国太仆蒋显探知,赵广从飞舸快报中得悉此讯,禁不住大喜过望。

见过千方百计渴望求活的,没见过主动凑上来找死的。

历史上诸多的学者,比对司马炎、刘禅、孙皓三人,统一的评价就是孙皓排最末,虽然刘禅的蜀汉早亡,但那是因为蜀汉本身的国力最为弱小,加上晋国当时首选的进攻方向是蜀汉,而不是江东的吴国政权。

夏口。

赵广驻军于孙慎辛苦修造的青石围城内,汉军的明黄旗已经取代了吴国的紫红旗,在夏口水寨的埠渡处,一艘又一艘的汉军战舰正在飞快的来回,将一个又一个汉军南征将领带到夏口城中。

汉左将军罗宪的座舰从宽阔的云梦泽江面上驶来,随同他一同到达的,还有已经升任水军前军裨将的罗尚。

罗宪大踏步从一艘艨艟战舰上跳下,身体雄壮矫健,他的须发已经有些花白,显出其真实的年龄已在五十开外。

”夏口,哈哈,想不到我罗令则有生之年,还能踏上江东的土地。“罗宪重重的跺了跺脚,测量了下夏口埠头的夯土寨基是否结实。

罗宪久镇永安,与吴军中有名的战将,如施绩、盛曼、陆抗、吾彦等人多有交锋,以往由于兵力单薄,罗宪只能凭籍着长江三峡的风险苦守,其中左支右绌的艰难,唯经历者方才能知晓。

“叔父,这次攻打武昌,小侄有意担当先锋,大将军面前,还请叔父多多举荐。”罗尚跟在罗宪的后面,一脸憧憬的请求道。

罗宪哼了一声,稍一点头,道:“阿尚,你不知道大将军的为人吗?军中之事,有能者上,无能者下,你要是能胜得了其他人,不用为叔去说,这先锋就是你的?”

罗宪话说的很重,不过,瞧他的神情,对罗尚这个侄子还是比较满意的,相比已经渐渐转为文职的罗袭,罗尚在指挥能力方面更有发展前途,罗宪也把罗家振兴的希望,放在了罗尚的身上。

罗宪、罗尚走进夏口督府议事厅的时候,其余汉军诸将已经等在那里。

赵广瞧见罗宪进来,连忙招手道:“左将军远道而来,辛苦了。不过,接下来战情紧急,我们还松懈不得,根据南参军司的回报,孙皓在武昌尽起水陆之师二万余众,楼船七艘,艨艟走舸等各类战船大小五百余艘,正朝夏口方向而来。”

“七艘楼船,这一次吴军水师算是倾巢出动了,要打楼船,仅凭我军的中型战舰,怕是撞不动吴军的大船。”罗宪倒吸了一口凉气,脸色凝重起来。

“大将军,我军一路东进,势若破竹,吴军战船虽然高大,但将卒瘦弱无力,在文某看来,所谓的水军精兵,俱是土鸡瓦狗,不值一提。”罗宪话音方落,汉军中一员骁将即站了出来,昂然挺胸大声说道。

赵广寻声看去,却是魏国的降将文武。

文武是文聘的孙子,家族久在江夏郡,也就是石阳城的北面,与许综等北地将领不同,文家部曲兵对水战也是熟谙的很,并不比吴军弱了多少。

这一次兵进武昌,赵广也是人尽其才,直接任命文武为先登将领,文武甫一归顺就被重用,斗志立时飚升到了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