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赵广吃败仗了(2 / 2)

一夜间,两人起起伏伏,运动量足比长途行军。

诸葛婉虽然开始时不行,但耐力不错,这方面没道理可讲,女人的先天优势就是耐力。

赵广有了上一次积累的经验,也懂得了收收放放,两人战得大汗淋漓,倒也拼了个旗鼓相当。

只是按次数细算起来,早已超过了三战,等到天色大亮时,这才风停雨歇。

赵广、诸葛婉两个一夜未眠,最后谁胜谁败,两人已经不想再计较了,实在太累了。

诸葛绪老大人也是一样。

当然,诸葛绪绝不是图恋荆州江南的美人,而是挂念女儿、女婿的夫妻生活是否和睦。

一清早,心中放心不下的诸葛绪早早的起了身,来到赵广的住处询问在外驻守的亲卒,大将军是否起身,在得到大将军及夫人还在寝间,尚未梳洗的消息时,诸葛绪心中高兴,禁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这没起来就好,好呀!

也许过不了多久,他诸葛绪就要抱上大外孙了。

想到这里,诸葛绪对远在长安的诸葛诠越发的怨念起来,这小女儿的事情看来没什么问题了,大儿诸葛诠整天沉迷酒色,不知道为老父亲分忧,必须要好好教训一番。

诸葛诠此时,正在长安的酒肆中,与苏绍、韦皋等同僚吹着牛逼,忽然间只觉得一阵凉气袭来,脚下一滑差一点跌倒在地。

“来人,备船,去江陵!”诸葛绪心愿了了,工作的干劲也立时飚升起来。

既然赵广对女儿有情有意,那他诸葛绪也不是吃干饭的,这一趟江陵之行,诸葛绪要好好的显露一番本事,让长安的官员们看看,他诸葛绪是凭真本事,而不是靠卖女儿得官的。

——

江陵。

自汉至唐,江陵都是荆江的重要城市,其重要性与后世的武汉相等。

江陵以上,是巍巍的长江三峡,横贯东西,连通巴蜀,江陵以下,是浩荡的云梦大泽,在先秦时期,云梦泽的方圆达到四百五十余里,其后,随着荆江一带的开发,特别是南迁移民对沼泽地形的改造,云梦泽的面积已经大为缩减。

但就是这样,魏晋之时的云梦泽,也比后世洞庭湖要大了将近三倍,吴国江陵督诸葛靓是在张咸病逝之后上任的,到任时间还未满一年。

诸葛靓这人能力很是不错,其父诸葛诞被司马昭所杀,孙皓用诸葛靓为将,也不用担心他会投降到晋国。

诸葛靓到任江陵后没有多久,就收编了张咸的部众,并对江陵的城防进行了重新的加固和调整,以防备汉军刺探军情,趁机夺取城池。

强攻江陵这样一座坚城,不是赵广想要的选择。

要知道当年,周瑜挟赤壁大战之余威,率得胜之师攻打曹仁的江陵,久战不下还受了箭伤,以致于英年早逝。

在赵广对三国历史的认知中,周瑜的军事指挥才能,是东吴最为出众的,同时,周瑜也是吴国最有战略眼光和进取心的大将。

周瑜之后,吕蒙等人,战略大局观都不够,划江而治、偏江一隅已是吴国的极限。

至于罗某人演义中所讲,周瑜器重狭小、诸葛亮借东风等等,只是演义杜撰,与史实不符。

诸葛绪往江陵游说,其身份也从汉国的卫尉转为山东琅琊诸葛家族的长辈,因诸葛绪与诸葛诞族中同辈,一个族叔的身份适是合适。

江陵城中,诸葛靓这些天来,心中正是郁闷不安。

襄阳落入汉军之手后,江陵三面被汉军包围,唯有沿江的水路可以通行,这也是江陵城的唯一一条补给生命线。

本来,因为吴国水师的巨大优势,三面被围也算不得什么。

但这些天来,也不知道赵广从哪里想出来的法子,在西陵、宜都、公安、夏口等地的船坞内,一艘又一艘以铁条为支架,用水泥浇筑的水泥船被汉国工匠建造了出来。

要说,水泥船比木船有多大的优势,倒也不见得。

但架不住水泥船建造工期短,只要天气条件合适,水泥阴干就能下水。

还有一点,水泥船所需材料铁条和水泥,都不是难弄来的材料,汉、吴两军在江上交战以来,汉军损失三艘水泥船,其代价也比吴军一艘木船要小。

这陆上作战,有人海战术。

诸葛靓没想到,到了水面上,汉军竟然也有船海战术。

在不断增加的水泥船助力下,孙皓的吴国水师在夏口与汉军对峙已有一月之久,虽然凭借操舟的技能,吴军在接战中稍占了些上风。

吴军的舰队也能不时突破封锁,将辎重补给运到江陵,但只要是明眼人都能察觉出来,吴军在江面上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