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建设原始工业(2 / 2)

走陆路的话,虽然独轮车的运载量比较小,但胜在稳定,只要人力充足,汉国不用担心运输方面的问题。

其次,炼油厂的选址也是关键。

按理来说,在洧水就近选址比较合适,成本也能降低,但是考虑到炼油需要石炭,而石炭出产量最多的地方正好是冯翊郡的频阳县一带。

由长安至冯翊,再从冯翊至高奴,这一条直道一旦连结起来,就能形成石油开采、煤炭开挖、炼油加工的生产链。

赵广不停的向张华、黄崇、苏愉等人描绘未来的前景,说得几位汉国重臣们一头雾水,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

要不是赵广是汉国大将军,要不是赵广以前的话都灵验了,他们就要把赵广当成疯子带到皇甫谧那里医治了。

张华等人听不懂,好在汉国朝中也不是没有懂一点的人,马远在听到赵广的构想之后,沉思了好一阵,最后青筋暴露的双手紧握起来。

“大将军,你说的猛火弹,应该能制造出来,还有水力的冲床也可以,我们在渭水畔建造一座有落差的水车,依靠水车转动的冲击力,带动铁坊的批量生产,其实这个事情我们已经开始做了,要不然的话,大汉军队的甲具供应会跟不上。”

果然,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来做,张华、黄崇这样的管理型人才,研究选人用人、制度流程都是好手,但具体到工业领域的深层次知识点,他们就抓瞎了。

不过,五十笑百步。

赵广其实也一样,只比张华等人稍好一点,当马远拉住赵广引为知已,想要具体讨论水力冲床的改进问题时,赵广借口诸葛婉有事找自己开溜了。

赵广、司马炎都在闷头发展,一个猛力发展工业,一个大力发展农业,都想要憋一次暴兵,一举平推把对手干趴下。

汉国、晋国都是巨无霸,有这样底蕴和实力,相比而言,匈奴五部大单于刘渊则没办法这么干,他这个大单于困守在幽州北部一带,想要发展的话,还要看晋国的眼色。

——

汉建隆八年,晋咸宁元年,十一月。

幽州,上谷郡,渔阳,晋国与诸胡接壤的边境小城。

由司马炎的大晋发起,刘渊的匈奴五部协助,由鲜卑诸部、氐羌各部、匈奴、丁零、铁弗、羯及黑山群盗共同参与的十七家联盟大会刚刚结束。

晋国的代表,正使是琅邪王司马伷、副使是青州刺史王浚。

司马伷虽然是正使,但他的身份摆在那里,不可能具体参与到联合诸胡的事务中,司马伷丢不起这个脸,也不想被汉家士族子弟斥骂。

这个时候,王浚就是最佳的背锅侠,太原王氏出身,名气大,地位高,由他出面,也是给足了匈奴、鲜卑等诸胡面子。

王浚,字彭祖,是名士王沈的儿子,这个人在历史上曾做到西晋的幽州刺史,长期在幽州、冀州一带担任郡中从事,具备丰富的与诸胡族交往经验。

联盟大会一开始,王浚向诸胡传达了大晋皇帝司马炎对诸胡在幽、冀等地占领城池、烧毁坞堡、掳掠百姓的严重关注,并重点指出,要是诸胡再不收敛,大晋将出兵讨伐敢于冒犯大晋子民的胡虏,将他们的头颅悬挂于城头示众。

这一声明让刘渊、慕容涉归、宇文莫槐等人很是不快。

他们这些“心怀大志”的“英雄豪杰”们来到渔阳,参与由司马炎发起的北方反汉大联盟,是来谋取好处的,可不是来听训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