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东吴灭亡了(2 / 2)

这一次南渡战事中,刚刚十六岁的王敦也着叔父王彦、堂兄王戎出征,初生牛犊不怕虎,王家的虎儿开始第一次走上战场。

吴国丞相张悌得知北府兵抢渡京口,其主力正往建业而来,惊得目瞪口呆,这段时间,他忙着应对柴桑方向罗宪的袭扰,对淮南一带没有多关注,没想到一时疏忽,却让司马家的北府兵过江打了过来。

吴军在建业的部队虽有二到三万,但潘平这人手里的五千人,估计已经更改了旗号指望不上了,而剩余的吴军能不能战,张悌一点信心都没有。

北府兵一路破竹西进,秣陵关险要被一战即下,再往西来就是建业城了,无奈之下,张悌召集建业的留守军队共计万余沿江逆战。

再多的将卒,张悌已经召集不到了。

观望的人太多,忠臣太少,有的话,也已经被孙皓杀得不剩几个了。

比如那个率领船队到达夷州,也就是台湾的吴军将军卫温,在回到了吴国之后,很快就被孙皓寻了个莫须有的理由杀了。

燕子矶江面一场遭遇战。

张悌亲上战场,与司马骏、王戎两个老江湖拼命,结果不出意料,张悌虽然死战,但身边皆是一群贪生怕死之辈,苦战一番后,张悌战死,吴军四散逃窜。

让人感叹的是,这一仗真正战死的,也就张悌和忠于他的六百余部曲,其他将卒腿太长,北府兵够不到。

唯一可以依靠的丞相也死了。

吴国上下也就彻底没了抵抗的勇气。

随后,北府兵军入建业,孙皓这个平素强横无比的残暴君王,表现让人大跌眼镜,张悌为了吴国战死,而孙皓这个吴国皇帝却出城投降了。

没错。

孙皓在北府兵到达建业城的时候,率文武素车白马,肉袒而缚,向司马骏投降,这时,孙皓的年纪只有四十一岁。

在历史上,孙皓活的时间也不长,只有四十二岁,属于他任意妄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几乎与刘禅一样,孙皓出城递降表时,吴国的吴郡、会稽郡包括柴桑等地,还在吴军将领的手中,比如吴郡的陆景、陆机等将领,依旧忠诚于吴国。

但事情偏偏就是这么让人不可思议,孙皓面对着北府兵的进攻,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决定递降表,正式退位。

向一个已经灭亡了的晋国投降!

孙皓这波操作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司马骏、司马徽等人率军进入建业,这个时候,最为稳妥的做法,其实应该是延续孙吴的基业,把皇帝位子传给太子孙瑾,这样的话,吴国各地的反抗不会太过激烈。

但司马骏等人这时候,实在等不及了。

晋国刚刚被灭,必须迅速树起一面复国的大旗,让天下那些对晋国还有感情的人知晓并投奔,团结一致,共抗恶汉,这是司马亮、司马骏等人在徐州商议的一致共识。

与复国的重任相比,江东太不太平,安不安定,不在司马诸王的考虑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