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吃里扒外的货色(2 / 2)

一支由原交趾太守陶璜率领,镇守交州番禺、扬州豫章郡上游一带,以防备汉军从南面绕道进攻江东;</p>

一支由荆州军宿将伍延、吾彦两人指挥,以柴桑为根据,扼守江上要冲,防备汉军镇南将军罗宪所部东进;伍延两将是吴国荆州军中仅存的宿将,早先是施绩的副将,与陆抗不算直接隶属关系,正是这个原因,孙皓才始将守吴国西境的重任交给他们手里。</p>

另有一支则收为中军已有,交给了孙皓的长子孙瑾率领,这支军队随着孙瑾投降晋国,也被司马徽分化吞并。</p>

最后还有一小部队,跟着陆氏兄弟到了吴郡,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太湖盗寇中的一支。陆抗的几个儿子,因为孙亮和陆绩的关系,对孙皓有很深的成见,除非万般无奈,孙皓不敢重用陆景、陆晏等人。</p>

这么一分化,吴军最有战斗力的荆州军也就成了一盘散沙,聚都聚不起来,张悌在燕子矶统领的,不过是些留守后方的二线部队,面对组建不久,但却战斗力强悍的北府兵时,一败涂地也在情理之中。</p>

在重新整编军队的同时,孙皓又重新拾起了老祖宗征伐山越宗贼的套路。</p>

山越,泛指生活在江南一带的宗族势力,包括了生番、熟番,两汉时期南渡的宗族等等,他们聚众而居,以村寨为据点,自建宗族武装,行割据之实,以抗拒官府的收税等措施。</p>

昔日孙策与刘表对峙于江上,前期孙策的实力并不强时,便令黄盖、周瑜领一军在柴桑练兵,练好兵之后即发兵将夏口的黄祖,要是吃了败仗就围剿豫章郡一带的山越、宗贼,收编其部众扩充军队,如此三番之后,只有江夏郡一隅之地的黄祖终于顶不住了。</p>

简单来说,就是东吴以暴兵流击败了占据长江上游的刘表,这个策略在随后的魏蜀吴三国争霸战中,也屡屡被吴国孙权采用。</p>

从结果来说,好的方面吴军如小强一般,动不动就出十万兵,孙权孙十万的绰号就由此而来。</p>

坏的方面是宗贼兵战斗力不强,遇到硬仗就大溃,而且吴国征剿山越次数太多,手段太酷烈,激起豫章、吴兴等地山越部族的多次反抗。</p>

闲话少叙。</p>

且说薛莹轻舟到柴桑,修书一封与伍延,也不避讳说起自己要往西投奔汉国,希望伍延能网开一面,放自己过去。</p>

伍延接到薛莹书信后,纠结不已。</p>

司马氏篡权以晋代吴,伍延心中万般不是滋味,作为吴军中的宿将,他跟随着施绩四处征战,对孙吴朝廷有很深的感情,但如今,他只能望着营帐上飘荡的晋国旗帜叹息不已。</p>

柴桑的守军,分左右两部,伍延掌一部,吾彦掌一部,相比对吴国还有感情的伍延,另一员吴将吾彦已经被司马氏所收买,成为新晋朝的倚重将领。</p>

“回告薛中郎,待傍晚时分,见营中信号,即行过江,一切保重。”考虑了半天,伍延冲着薛莹的家仆嘱咐道。</p>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p>

伍延最后还是决定放薛莹一马,毕竟,这所谓的东晋朝草台班子虽然搭起来了,但一个七岁的孩子当晋王,也不知能撑过多久。</p>

薛莹得了伍延放行的信息,激动不已。</p>

能够逃出生天,他就有机会带着汉军卷土重来,他要好好的谋划一番,让司马徽这些窃了吴国大权的北方贼子吃上一次大亏,他要解救被关押在建业的家人,避免全家被诛的惨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