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县试(下)(1 / 2)

宦海风月 断刃天涯 0 字 2021-08-20

 只要是个读书人,都知道这句话。因为这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同样的道理,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的人等于全天下的读书人。

别人怎么想孟觉晓不关心,他想的是高县令出这么一道题目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目的。这是一句意思非常简单的话,用这么简单的话作为一篇文章的题目,不仅仅是让大家来望文生义的吧?

孟觉晓把前世看过的关于论语注解的书都想了一遍,确定了一个大致的思路后,往砚台里倒水研墨。

孔子的儒学思想在“政治-伦理”框架内,学习的目的在于达到一种“内圣-外王”的境界。公道、仁德乃孔学继承者中的贤者公认的天命,也就是儒学所谓的天道。所以,这里的“学习”,乃是通过学而有道,不能与一般的“学习”相提并论。

墨研好之后,孟觉晓做了一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在次确定自己的思路没有问题后,提笔开始往草稿纸上写下第一句话。

“圣人之道既天命!道,公也;学,私也。君子学以致其道,将尽人以达天也。………………。”孟觉晓对古文的掌握未必是在场诸位的对手,但是有历史长河中无数儒者大贤孜孜不倦研究探索作为基础,孟觉晓在理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孟觉晓先探讨了一番“天命”、“公道”与“学习”的关联,强调了学而有道。只有学而有道的人,才可以作为这个国家的管理者。儒学讲究出仕,不然大家来这里做啥?孟觉晓扣紧以上要点,展开一番论述。

接着笔锋一转道“习,温故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悦也。譬之浸物于水,必浸之久,方可内外皆湿透…………。”

先说学后说习,然后提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最后才是通过学习达到“内圣、外王”的得道境界,这才是圣人之意。“此圣人之意也!”

渐渐平静下来的后,孟觉晓越写越顺,一千余字的文章,写了一半后再无停顿。

花了一一个多小时打好草稿,检查了一下句子是否通顺,是否能把后世一些大儒的思想有机的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发现没有问题后,孟觉晓才正式抄撰,用整齐的馆阁体。

专心写字的孟觉晓,并没有注意到,此刻有两双眼睛在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