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论(1 / 2)

隋末逐鹿记 梧桐疏影 6323 字 2019-10-08

 在历亭西门的城楼上,一身银白色的甲冑,手按在剑向着前方张望,徐公子一身白衣站在他身旁,隐隐有出尘之意。在他们身边,没有其他的士卒,在他们身前,西边的天空,残阳如血。

一群飞鸟从血色黄昏中飞过,原野,苍茫如海。

“大人,各个家族答应奉献的粮草辎重已经到达了一部份,有些家族的庄园离城比较远,这个时候,押送粮草辎重的车队还在路上。”

暂时,高畅军中的后勤由徐公子负责,自从他负责这件事情后,一切事情都办得井井有条,给大军的供应变得极其迅速,快捷,不像以往那般凌乱,缓慢。

“先生,辛苦了!”

高畅将投向西边的目光转回,落在徐公子身上,面带微笑。

“区区小事,说不上辛苦!”

负责军需也好,和那些世家子弟打交道也好,对徐公子来说,的确是区区小事,牛刀小试,绰绰有余,根本不需要他用什么心思,花什么精力。

“先生大才,委屈你做这些小事,的确有些浪费,不过,日后,我会有许多重要的事情倚重先生!”

通过这段时间对徐公子的观察,高畅自认为已经了解了他,徐公子这人是一个纯粹的士子,对身外物并没有什么欲望,他看重的是如何在青史中留下自己的大名,因此,他一直在寻求可以辅佐的明主,帮助他建立一番功业,让自己能够名垂青史。

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那些底层的士兵,他们只是想要一个希望,希望能够得到一份田地,能够娶上老婆,能够活着从战场上下来;那些世家大族,他们希望自己的家业能够子子孙孙地流传下去,一代比一代兴旺发达;各地的拔杆而起的各位反王,他们希望的是能够建功立业,成王称霸;像徐公子之类有才学的士子,则希望能够辅佐一个明主,平定乱世,名垂青史。

知道敌人想要什么?就可以通过他们的弱点打击他们;知道自己的属下想要什么,就要让他们相信,跟着自己一定能实现他们的理想。

既然知道徐公子想要什么了,高畅自然要给他这个机会。

“多谢大人看重,某感激不尽!”

徐公子微微一笑,语气虽然谦恭,却依然神色自若,宠辱不惊,一脸的云淡风轻。

“哪里?能得到先生的辅佐,高某三生有幸啊!”

高畅如此说道,言语之间颇为诚恳。

“大人既然对某如此看重,某有一句话,不知该不该讲?”

徐公子面带犹疑,迟疑了片刻,轻声说道。

高畅望着他,微笑着说道。

“先生,有话但讲无妨!”

“昨天晚上,大人在薄丘一番作为之后,大人的威信在军中达到了最高点,军中士卒们的士气高涨,这是一件好事情,不过,某有一些忧心,大人这样做未免过火了一点,也许,日后会留下不少弊病。”

“此话怎讲?”

高畅收起了笑容,他的瞳孔微微收缩,一丝寒气溢出身体。

昨天玩的那些小手段只能忽悠那些头脑简单,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对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这点,高畅非常清楚。他也没有想过自己的手段能瞒过徐公子,不过,作为一个聪明人,心知肚明就好,然而,徐公子却偏偏将这件事情提了出来,究竟是何用意呢?

“大人,汉末黄巾起义,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以符水治病,病者颇愈,百姓纷纷信服。张角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收徒众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相应。随后,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起兵反汉,在信徒们的推波助澜下,应者云集。由于有大量的信徒支持,张角起事后,最初发展极其顺利,然而,他的神鬼之说妨碍了世家门阀的利益,后来,各地世家纷纷组织武装,协助官兵,围追堵截黄巾军,最终,黄巾起义很快被打压了下去。”

高畅身前的墙垛上有一片青苔,他的目光落在了上面,不发一言,目无表情地聆听着徐公子的讲述。

“如今,世家大族的力量依然存在,对信奉圣人之言,以诗礼传家,讲究教化天下的世家子弟来说,根本不相信所谓的神灵,大人如此做为,摆明将孔圣人不放在眼中,因此,必定不会得到他们的支持,甚至会团结起来反抗大人,阻碍大人的大业。”

徐公子抿了抿嘴唇,继续说道。

“开皇年间,先皇一改北周灭佛的政策,重新信奉佛教,南北各地,遍布寺院,这些僧侣结交权贵,赚养武僧,势力庞大,也不是可以轻易对付的,如果,大人想要大家信奉昨日降临的神君,这些佛门势力必定和大人势不两立,利用自己的力量,以及佛门信徒和他们的代理人的力量反抗大人,这也是一个绕不开的关卡啊!

当一个新的利益团体产生的时候,必定有一些旧的势力会遭受破坏,甚至消亡,为了避免这个结局,那些旧势力必定会疯狂的反扑,对此,高畅心知肚明。

徐公子所说的那些阻碍,他并不是没有想到过,不过,事情不是越困难越好玩吗?

“先生,你游历天下,见识广博,你觉得怎样的军队最具有战斗力呢?你所见过的那些军队,有没有强大到极点的?”

高畅没有就徐公子的话提出自己的解释,而是将话题转到了别处,提到了一个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徐公子想了想,方才回答。

“瓦岗军中李密的蒲公营具有一定的战斗力,为了防止突厥侵犯的北地边军战斗力也不错,郡大营的征辽军也颇有战斗力,还有江都的骁果军,江淮的杜伏威军这些军队战斗力都还行,这些军队有的军纪严明,有的则如同强盗一般,走一方杀一方,不过,他们的战斗力都还不错!”

“这些军队,如果和强敌野战,部队伤亡达到三层,不,只要达到两层之后,他们还能保持战斗的意志,还能继续战斗吗?”

徐公子沉吟片刻,他摇了摇头。

这个时代的军队,除了将军的亲兵队之外,一旦遇见恶仗,硬仗,不要说伤亡达到两三层,就算达到一层多点,整个军队就会发生溃逃,就算有督战队也没有用。

毕竟,这些军队中的士兵并不是职业军人,像高畅军这样除了训练和打仗之外别的什么也不做的军队并不多见。

要想维持这样一只军队,消耗太大了,一般的豪强根本负担不起,就算能负担,他们也不会这样做,只要平时保持一只直属卫队就好了,战时,再从自己的辖地里征兵,这样大军动辄号称十来万,声势浩大,在他们看来,远比花费大价钱供养一只人数极少的精兵要强。

至于那些裹挟百姓作战的流贼,完全是乌合之众,除了人多之外,根本不值得一提。

“一只军队,如果是守卫自己的城池,保卫自己的家园,亲人,他们也许会爆发很强大的战斗力,不惧牺牲,但是,要他们背井离乡到外地去作战,他们的战斗力还能保持多少呢?”

高畅望着西边的晚霞,继续说道。

徐公子想了想,摇摇头。

要不是活不下去,人们根本就不愿意离开家乡,所谓人离乡贱并是如此,杨广征伐高丽失败与士兵们思乡兵无斗志未必没有一点关系。

“一只军队的作战意志要靠什么来维持,单纯的军纪?”

高畅如同自言自语一般,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