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高畅和魏刀儿的盟约(1 / 2)

隋末逐鹿记 梧桐疏影 4211 字 2019-10-08

 三年,十一月十七日。

深泽(今河北省深泽县)。

黄少崇一脸笑意,坐在高畅赠送的大宛名马之上,穿着高畅赠送的由名贵的清河绢制作的衣裳,冒着风雪行进了深泽城门。

在他身后,是一个长长的车队,所有的马车上都装满了粮食,这是高畅赠送给自称魏帝的历山飞魏刀儿的第一批粮食,在后续的时间内,还有大量的粮食和布匹运来。

随着这支车队与黄少崇一起来到深泽的还有高畅的使者凌敬,他将求见魏刀儿,代表高畅重新和魏刀儿订立盟约,以便取代之前窦建德与魏刀儿订立的盟约。

“粮食啊!都是粮食啊!”

一辆马车上掉下了一袋粮食,麻布袋破了一个口,粟米如同沙粒一样从袋子内流了出来,让在大街两旁观望车队的人们瞧见,那些面色饥黄的老百姓纷纷齐声高呼,朝车队扑了过来,在押送车队的士卒阻拦之下,方才不得靠近。

黄少崇见状命令车队继续向粮仓前进,他留了下来,向着那些老百姓大声疾呼。

“乡亲们!我们有粮了,日后,我们还会有布匹,乡亲们再也不会挨饿受冻了,希望大家稍作忍耐,陛下择日会发布命令,给大家分发粮食和布匹的!”

在黄少崇的劝阻下,那些围观的老百姓才不再向前。

黄少崇的心情非常愉快,他觉得是自己救了这一城的人。

最初,他觉得高畅之所以如此爽快地答应向魏帝赠送粮食布匹,其中肯定藏着什么阴谋,他根本不相信天下有白吃的午餐。

后来,在和高畅以及他手下那些文臣武将多方接触后,他改变了这个看法。

高畅的目的是攻打郡,也就是现在被罗艺改名为幽州的郡,在郡的仓库中,有着大量的钱粮,以及武器装备,自称幽州总管的罗艺凭借这些训练出了一支精兵,现在,他的幽州军还只是一匹饿狼,但是,终有一天,它会变成一头猛虎,等它变成猛虎之后,再去攻击它,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高畅决定在罗艺还未真正在幽州站稳脚跟之前,率军攻击罗艺,将他赶出幽州。

严冬已经来临了,今年自然是无法用兵了,高畅向黄少崇透露,他准备在明年春暖花开之际率兵北上,去攻打幽州。

然而,要想攻下幽州,就无法避开盘踞在上古郡,高阳郡一带的魏刀儿,特别是现在魏刀儿驻扎在深泽,正好处在高畅行军路线的侧翼。

况且,只凭借高畅单方面的力量,要想彻底击败罗艺,占据幽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算高畅能击败罗艺,兵力也多半消耗过多,那个时候,要是魏刀儿突然翻脸,率兵来攻,高畅率领残余之师,也多半守不住。

所以,要想攻击罗艺,高畅就必须先解决魏刀儿。

和魏刀儿开战吗?

就在上个月,高畅才攻下河间城,为此消耗了大量的钱粮,也损失了一定的兵力,暂时是无法作战了,何况,时近寒冬,也不是打仗的好时机。

所以,高畅唯有和魏刀儿结盟,两人相约共同袭取幽州,两方的势力加在一起,总比单方面向幽州发起攻击要强,打下幽州之后,两人按照事先的约定划分战利品,至于,之后的事情之后再说。

要想和魏刀儿订立盟约,现在就必须让魏刀儿部渡过难关,免除饥寒的威胁。

若是对魏刀儿部不管不顾,魏刀儿必定要率兵南下攻打高畅,大肆劫掠,以便渡过寒冬,那样的话,双方消耗过甚,待到来年,谁也没有力气去攻打幽州了,只能让罗艺白白地拣了一个便宜。

高畅为什么认定魏刀儿么会选择南下,而不是北上攻打幽州呢?他有着自己的思量。

第一,幽州由于靠近边塞,天气寒冷,农业并不发达,老百姓多像胡人一样牧马放羊,魏刀儿若要想弄粮食,必须攻打坚城,夺得城内的粮仓才行,要在冰天雪地之中去攻打重兵把守的高大城墙,魏刀儿还没有这么愚蠢,当初,他的老大漫天王王须拔就是在攻打幽州城时被流矢射中阵亡的,魏刀儿肯定不想重蹈覆辙。

第二,高畅的领地是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在那些乡间的人家里,存储着不少过冬的粮食,所以,魏刀儿部若是南下,根本不需要去攻打重兵把守的坚城,只要发挥他们流动作战的优点,大肆劫掠乡间,抢夺粮食和过冬物资,就能解自己的燃眉之急,至少,那些精壮的士卒能够活下来,至于那些老弱,若是受不了,死了也就死了,死了反而能给他减少负担。

两相比较之下,向南还是向北就不是一个难以选择的问题了。

高畅深知魏刀儿将作何选择,为了避免魏刀儿的侵袭,他唯有答应魏刀儿的要求,向他赠送过冬的粮食和布匹,与他订立盟约,协助魏刀儿部渡过寒冬,然后,在来年春暖花开之际,一起出兵去攻打罗艺盘踞的幽州。

权衡再三之下,

的最佳选择。

黄少崇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才消除了自己心中的阴谋论,同时,他也把高畅赠送魏刀儿粮食的举动算在了自己的功劳下,虽然,换任何一个人出使夏国都会得到这个结果,但是,这不妨碍他以功臣自居。

进城之后,黄少崇将凌敬安排在驿馆之内,他立刻赶到魏刀儿的住所,要求觐见。

这时,魏刀儿已经得知他带回粮食的消息,他刚一通报,门口的卫兵就把他领了进去,魏刀儿在自己的金銮大殿上接见了他。

所谓的金銮大殿,不过是原深泽县的县衙,魏刀儿进驻深泽之后,改建了一番,在县衙大堂的房梁和墙壁上贴了一些金箔,故意弄得金碧辉煌,并且,把县令的案子撤掉,换上了一张蒙着白虎皮的大椅,仿佛不这样做,就不符合他魏帝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