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叛臣的心(2 / 2)

但他忍住了,平缓了心情,徐徐说道:“好吧,我姑且假设,你这番大逆不道的话是事实——大唐,或许真的积重难返,回复不了往日的声势。但是,你放眼看看历史,就算是改朝换代之时,最后的真正胜利者,谁又不是打着维护、忠于先朝皇室正统的旗号呢?汉高祖刘邦,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最终击败项羽。这就表明,不管一个皇朝如何没落,终究是人心所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你不会不知道吧?反过来,逆民心者,必将败亡。董卓、王莽这些造反之人,也曾风光一时,最后又落得什么下场?隋炀帝本是难得的聪明人,得到江山之后不懂得珍惜,虐待百姓,最后又如何了?你看看今日的朱泚,占着长安,让手下的叛军肆意劫虐催残百姓,残忍杀害李室的皇家宗亲,仕族百姓全部无可挽回的得罪光了,四海之内天怒人怨。他们的日子,有可能长久么?时势造英雄,但英雄必须立足于民才有成功的可能。眼下大唐是很乱,正是出英雄的时候。”

李世民顿了一顿,认真的看着李怀光说道:“可这个时候反叛朝廷、荼毒百姓,那就是天下的敌人,不是英雄,是乱臣贼子!一个王朝有可能没落,可是民心永远是天下大势所向。说句不敬的话,你李怀光自比安碌山、史思明如何?他们拥有数十万大军,占了大唐半壁江山,最终还不是在八年之内一败涂地死于非命?最终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善待百姓,大唐的人民,心中还是念立着大唐。这,才是最根源的原因。并不是郭子仪、李光弼这些人,真的有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神力。因为他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逆境,都有百姓在相助,才有可能击败数倍于己的敌军,化腐朽为神奇。不用说眼下的朱泚了,他连跟安、史之辈相提并论的资格都没有!”

李世民惊喜的发现,他不急不忙的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直处于盛怒之中的李怀光,居然渐渐的安静了下来。那满身的杀气,真在逐渐淡去。

他知道,自己这张三寸不烂之舌,发挥作用了……从开国到治国,自己这个做了二十多年皇帝的人,没理由不了解一个王朝兴衰的根源,也更加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势。自己站在君王的层次、角度所思考总结出来的东西,自然是能够李怀光震惊、醒悟和明白过来的。

李怀光深吸着气,徐徐吐出。那满胸的火气,也好似渐渐淡了去。眼睛里,也少了许多凶戾的光芒。

“说实话,殿下说的话,我这个老粗大半听不太懂,但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李怀光的声音也低缓了许多,但仍然拧着眉头,“可是,要我继续在当今皇帝手下办事,我这心里……说真的,憋闷得厉害!殿下或许不知道,我等在朔方守着黄河一带的受降城和几座军镇。那里可不比中原富饶,穷得什么也没有。虽然我是个节度使,却比一个关中的县令还要穷!我图个什么?我的这些兄弟,图个什么?”

“到了发饷的时候,我这个穷光蛋节度使拿不出钱来,只好伸手向朝廷要……可是结果呢?皇帝宁愿给他的九个女儿置办嫁妆,也不给我们这些拿性命换些干粮钱的人发饷!要不泾原军干嘛反他,就是皇帝将府库里的钱调去给宝贝女儿了,不肯兑现许诺给将士们的赏赐——汉王,这人心都是肉长的!我李怀光,其实真的已经对大唐、对皇帝仁至义尽了!我带着这一群数月没有饷银了的将士们,啃着能磕碎牙的干粮喝着天降的雨水,奔袭千里前来勤王救驾,可是结果又是……卢杞那厮,居然屡屡阻饶于我,让我连皇帝都见不着——”

李怀光说到了愤怒之处,恨恨的一拳砸到了矮几之上:“他以为,我李怀光就是去和他争权夺利的!不错,我是想凭着军功,向皇帝要些钱粮,可是……这只是为了补偿兄弟们亏欠数月了的饷银,给阵亡的将士家属发下抚恤金——这可是他们拿性命换来的钱哪!老子操他娘的卢杞,他那个鸟宰相给老子做,老子也不希罕!我只要手下的这群兄弟们,有吃有喝,死了有人埋,家里的人不会失了亲人又活活饿死——朱泚二话不说,推着车儿就将我要的所有东西全部送来了。我能不跟他么?老子哪里做错了!”

那张矮几,终于不堪重负的轰然倒塌。

李世民的心,也莫名的颤动了一下。

原来,这个性烈如火、狼子野心的李怀光,总算还有值得让人称道的一面——至少,他的心中,还装着他的那些生死兄弟!.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cybook_votebook.asp?a_id=660519&b_id=181577&r=.7358515

.cybook_votebook.asp?a_id=660519&b_id=181577&r=.7358515

点此为本书投推荐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