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调虎离山(2 / 2)

“啊,不是!”野诗良辅大窘,连连挠着头傻笑道,“俺不识字,人也笨,大帅说的话俺都大半有些听不懂。俺想找个先生,教俺识字读书……”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起来,拍着野诗良辅的肩膀说道:“行,我一定给你找个好老师!”

正说话间,那两条火龙已经奔到了城头之下,黑夜火光之中,领头一员大将大声喊道:“杜大帅何在?我乃醴泉守将焦万,听闻高陵有变,特意前来驰援!”

李世民冷笑一声,沉声一喝:“放箭!”

顿时,高陵城头之上,箭如雨下。

焦万大惊失色,挥舞手中一柄大铁锤左支右绌的阻挡箭支,拔马就往回跑。他身边的一众小卒,却是传来一阵阵惨叫,纷纷倒地。

这个时候,再愚蠢的人也该知道,高陵已经失守了!只是让焦万惊骇万分的是,唐军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袭破占领了一座有万人守备的城池!而且他心中已然升出一个恐怖的念头:要是自己这样带人杀出来,中了调虎离山之计,该如何是好?!

两条火龙的尾巴上,那些人还在不停的朝高陵奔来。心知不妙的焦万连声大喝让大军撤退,前军撞着后军,无可避免的引发了一场混乱。高陵城上的箭雨,却越发的密集起来。

就在这时,两条火龙的后方,突然传来了震天的喊杀之声——另外两支队伍也举着火把,向叛军袭卷围杀而来。远远看去,就如同两支离弦的火焰神箭,直穴向火龙腰身。

城头之上的李世民脸上露出自信而满足的微笑:“来了,李晟和浑瑊的大军,看来已经趁虚而入拿下了醴泉和泾阳,并前来包抄叛军的后翼了。”

“哈哈哈,原来是这样!”野诗良辅恍然大悟,发出了无比开心的大笑,“大帅就像是神仙一样,什么事情掐指一算全都搞得清楚了!”

“少拍马屁,带上你的人马,冲杀出去。帮助李晟和浑瑊,围剿叛军。”李世民面色沉静,转头又对身边的一名小卒说道,“你去找到高固,就说本帅令,让他带一些人去城中戒严,看好俘虏。大战在即,城中可不能生出内乱。城头上,有本帅即可。”作为一名出色的统帅,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为大局和后方着想。可这对李世民来说,几乎已经是本能。

“是!”野诗良辅和小卒齐声应诺,各自奔了去。

李世民昂然站在城头之上,看着城楼下厮杀成一片的大战场,忽然有种置身世外恍然如梦的感觉。眼前,就是大唐的军人们在自相残杀。这一场战争下来,不管胜负谁家,终究受损是大唐王朝、华夏民族。内乱、内战,何时方休?

想到这里,李世民情不自禁的叹了一口气,微仰起头,看着头顶一轮半弧明月,又回想起前世的贞观盛世来。那个时候,天下是何等的繁荣安定……转眼面对这满目疮痍兵荒马乱的万里河山,李世民的心中,除了愤怒,更多的是酸楚。

一场如火如荼的大战正在进行,李世民却仿佛已然超升世外,丝毫不再关心这一场没有了悬念的决斗。

大唐后世的人都知道他李世民是开国治世的一代明君,却往往忽略了他的武艺才智和在军事谋略方面超乎常人的才能。眼下,他就是凭着自己卓越的智慧和丰富的军事经验,率军取得了这几天的胜利,轻松打赢了收复帝都的前哨战。与此同时,也杀戮了无数大唐最精壮的子民。

很矛盾,不是么?李世民暗自苦笑。他清楚,毕竟自己还是那个胸怀天下大爱无言的‘太宗皇帝’,对大唐的子民,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永远有那么一种欲说还休的情感。就如同血肉亲情一般。

亲手屠杀自己不肖的血亲子民……并不见得是一件多么快意的事情。这其中的痛楚和无奈,也许只有他李世民一人,能够感受得到。

接下来,就要面对长安,沦落在朱泚那一群小丑手中的长安。

长安,这些日子以来,时时萦绕在他心头的一个名字。

梦里长安,那个地方——终于就要近在咫尺了么?.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