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我要的人才(2 / 2)

只听公堂上一声惊堂木响,武元衡的声音响起:“带——人犯周大牛一干人等!”

李世民等人所在的侧房,也就是离公堂几步之遥,中间隔了一排栅拦,看得很清楚。周大牛等人,戴着脚镣手拷被带了上来,扔到堂上跪倒在地。武元衡高坐在堂上,下席还摆了一副案椅,一个四五十余岁的绯袍官员端坐在那里,时时抚着灰白长须一脸庄重神色。这人想必就是雍州刺使了。

武元衡在堂上喝道:“周大牛,尔等今日可是知罪认罪了?”

周大牛昨天吃够了苦头,的确是点害怕这个软硬不吃的县令了,这时有些胆虚的抬头看了看县令,又看了看一旁的刺史,却只是把头压低,不敢说话。

一旁地刺史出声话说了:“周大牛,你有什么话尽管说出来。放着有本府在此主持公道。不然冤枉你什么。”

周大牛一听这话心里就有底了,马上扯着脖子号道:“草民无非是吃了一顿饭没有给钱,武县令就对我毒打逼供,栽害草民若干大逆不道的罪名!”

他一嚷完,许多人都发出了一声惊呼。刺史追问起来:“这么说,你还是承认你欺行霸市吃饭不给钱了?”

周大牛嘟嚷道:“是便是了……不过是小过错而已,武县令却想置我于死地。也太黑心了!”

李世民在一旁听得清楚,心中明白,这个刺史绝对与房胜德、周大牛等人是一伙的。眼下,他们要干地事情,已经不是周大牛有没有罪。而是直接想把武元衡这个县令给办了。

坐在堂上的武元衡却是不动声色,朗声说道:“周大牛,昨日你咆哮公堂出言恫吓本官,还妄言皇帝陛下许了你职权白吃白喝。如此歪曲公理假传圣意地大罪,你居然敢推脱不认?放着有昨日的堂审笔录在此。便也由不得你抵赖!”

说罢,武元衡就拿过了昨天堂审地笔录,让县丞呈到了刺史面前。

刺史拿过笔录看了看。笑了一笑说道:“武县令,原本只是乡里街坊的小打小闹,有必要将事情闹得这么大么?依本府看,判他周大牛一个欺负乡邻之罪赏他几个廷杖,此事也就罢了。不然,大家都下不来台呀!”

武元衡哪里会不明白这位大驾光临的刺史大人是什么来意,波澜不惊地微微一笑,说道:“刺史大人。此言差矣。周大牛横行乡里欺压百姓,这是不假。更为可恶的是,他身为五坊人员,却假托圣意在民间肆意妄为,这不是玷wu皇帝陛下与朝廷的清名么?事情虽小。影响却大。百姓便会因此而牵怒于朝廷、牵怒于皇帝陛下。兹此而论,周大牛等人所犯之事。不容轻赦。”

那位刺史明显有些不悦,闷哼了一声,压低声音说道:“本府此来,只为你与房侯爷之间做个调停,希望你能识得抬举。周大牛是房侯爷的人,你对他如此下判,让房侯爷的脸面往哪儿搁?他在本县乃至本州都是有头面地人物,朝廷钦封的五品勋略,就是闹到了朝廷上,朝臣大员们也会看在他是国戚的份上,姑息几分。你这又是何必呢?”

武元衡的眼神中明显流露出一丝不屑,朗朗说道:“下官坐于这华原县衙堂上,心中所装的只剩国家法度和百姓民生。刺史大人所讲地话,下官却是一句也没有听懂。依我朝律,若不是皇帝亲委的黜置钦差大臣,就算是上州刺史也无权干涉县衙判案。刺史大人愿来旁听指正,下官甚感荣幸。不过,此案该如何来判,下官自然会依律来办事,不劳刺史大人多费心思。”

“你!……”刺史气得胡须发抖,恨恨的指着武元衡喝道,“真是不识抬举!本府官居上州三品,是你地顶头上司,你居然对我如此说话!武元衡,你别仗着有些才名也是仕门出身,就如此胆大妄为。本府统辖雍州全境,对六品职官有亲委亲任之权!惹怒了本府,对你有什么好处?少不得摘了你头上乌纱!”

武元衡眉头一皱,眼神中露出一丝怒意,缓缓站起身来,将头上乌纱帽取下,平放在了手中,振振说道:“刺史大人,下官头上这顶乌纱,乃是科举进士及第、天子与朝廷封授,不是你刺史大人私下的馈赠。刺史大人若想弹劾于我,就请列举罪状一一道明,下官自会与你理论个清楚,到御史台听由发落!”

李世民在一旁听得清楚,不由得微微发笑起来,暗自沉吟道:“这个武元衡,看似文弱却是十分的硬气呀,发起痴傻来也有几分可爱得紧。自己的顶头上司也没放在眼里强项顶撞,这官怎么可能做得长久?官场,哪里有你想象的那么清澈。刺史要撤办属下的一个县令,凭他在官场的交情和人际关系,还会跟你理论清楚然后闹到御史台吗?于今这世道,还能有这种近乎于傻的品行和操守地人存在,真是难得!”

“你!……巧言令色冥顽不灵!”刺史哪里见过这样蠢笨不识好歹的人,怒声喝道,“本府念你十年寒窗得来功名不易,最后问你一句:此案,你可是愿意按本府所说的去判?”

武元衡将乌纱戴回头上,不再正眼去看那个刺史,坐下身来一拍惊堂木,大声宣布道:“人犯周大牛等人,讹传圣意歪曲朝廷公理,罪同欺君,按律当斩;又兼欺行霸市欺压百姓乡邻,按律当判廷杖八十;咆哮公堂恫吓朝廷命官,按律当判脊杖六十。三罪并罚,合判——斩首!今日正值秋后,来人,将周大牛等人验明正身,押上囚车带赴刑场,斩立决!”

“砰!”的一声,一枚堂签砸到了吓得半死的周大牛身前,声音响亮。“你!……大胆!放肆!”刺史大叫起来,“本府身为刺史,有权重审此案!”

武元衡毫不示弱,马上接口说道:“刺史大人若要重审,得有人到雍州刺史府击鼓鸣冤或是上告,再发出公文前来提调相关人证、物证;若对本案讼判存有疑义,可在收到本县审案公文后,让雍州法曹大人前来问话。如今刺史大人一无讼状、二无案辞、三无法曹,本县既可无视!——来人,将周大牛一干人犯,带下去!”

“是!”众多衙役齐声大喝地扑了出来,将周大牛等人五花大绑的拿下了。周大牛等人自然是骇然屁滚尿流大声叫屈。衙门门口边地百姓则是大声叫好拍好相庆。

李世民看着风度儒雅神色泰然的武元衡,和那个暴跳如雷气急败坏的雍州刺史,以及满堂喝彩的百姓们,忍不住露出了一抹笑容来,心中暗自想道:“这个武元衡的身上,有杜如晦的博学果断,又有房玄龄的聪明与机智,更有魏征的刚胆硬气——这就是我要的人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