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大好机会(2 / 2)

李世民拿起纸稿略略地翻看几下,这本如同史书一般的纸稿,居然详细的记载着当朝要人的许多事迹。这对不熟悉眼下情形的李世民来说,无异于是雪中送炭一般了。虽然这些不能当作什么证据。但有了这些资料来做参考和指引,要去查办卢杞党羽,就会事半功倍顺利许多了。

“很好。”李世民由衷的说道,“学生多谢二位先生了。”

颜真卿呵呵地笑道:“我们这些老家伙,办不了什么事情了。唯有脑袋里记着许多的事情,希望拿出来还能发挥一点作用。殿下,眼下的大唐,正需要你这样年轻而有能力的人支撑起一方乾坤来,你可是任重而道远呀!若有用得着我们这些老朽的地方。还请不要客气,尽管开口。”

李世民一听,心里就有些乐了。如果能有颜真卿和李勉这样有名望、有学识、有能力而且老而持重地人在自己身边辅佐。且不是好事一桩?于是顺势说道:“二位先生已过秩仕之年,却仍然不辞劳苦在朝中任职,让学生无比敬佩。学生倒是在想,如果二位先生能有时间多在学生身边指教一二,学生一定受益匪浅!如果二位先生不嫌弃学生府上简陋,倒是可以为二位先生收拾出两间静室来,以供二位先生住到府上,时时对学生耳提面命。”

“哦?”颜真卿颇感一些诧异的看向李勉。随即呵呵的笑道,“玄卿公,看来我们这两把老骨头,却被汉王殿下器重了。你说吧,你愿意到汉王麾下来效劳么?”

“不敢、不敢!”李世民连忙说道。“学生决不敢让二位先生屈尊到府上就职……只是,二位先生若有闲时。不妨来府上小住几日,也好让学生时时聆听教诲。二位先生就是学生的老师,这样一来也好让学生尽上一些孝道。”

李勉也微笑起来:“殿下如此拳拳之心,我们两个老朽,哪里还敢不听命行事的?反正我们二人都已秩仕了如今官居闲职无事可作,有时间来汉王殿下府上叨上几杯茶水喝,也是个不错地消谴。”

“如此,学生就谢过二位先生了。”李世民心中欢喜,对二个老头子拱手拜了一礼。

大唐的仕人们,是最注重名望与身份的。如果颜真卿与李勉这两个名宿也投效到了汉王府上,以他们当前地影响力,无异于就是两块大招牌,对李世民以后招拢人心会有极大的帮助。而且他们二人都是久历仕途智虑忠纯,就如同两本活典籍摆在了汉王府里,其中的价值是无法简单的作个衡量的。

“免礼、免礼!”颜真卿呵呵的笑道,“老朽已经年近八十了,老不堪用。除了平日里写得几个大字来自娱自乐,倒也没什么可以指教殿下的。不过,如今老朽却有一事要提醒一下殿下。”

李世民连忙正色道:“先生请讲。”

颜真卿抚着长长的亮白胡须,轻皱眉头说道:“老朽听闻,汉王前不久曾推脱掉了一棕婚事,对吗?”

“正是。”李世民想了一想说道,“端王傅吴仲孺要想嫁女给我。但当时刚刚光复长安大事未定,而且我地妃子们尸骨未寒,我便推辞了。”

颜真卿略略点了点头,说道:“殿下这么做,也是合情合理的。不过,眼下老朽却建议殿下,主动重提此事。老朽与吴仲孺略有一些交情,他的那个女儿也曾见过几次,的确是个得体而娴淑的女子。这倒不是重点,重要地是……吴家与郭家的关系,向来十分地密切。吴仲孺是郭子仪的女婿,而郭家就是眼下长安第一豪门,这个想必不用老朽多做说明了。如今汉王殿下一举扳倒了卢杞,对于郭家来说无异于是他们的大恩人……如果再趁势与郭家的人联姻,那么……”颜真卿略略的微笑起来,止住了后面的话。

“大恩人?”李世民对这三个字有点不解。

“老太师说得不错。”李勉接过话题说道,“郭子仪功高社稷却不震主,郭家一门恩荣无比。他有八子七婿,子孙数十人,大部份都进入了仕途。而且郭子仪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就连与殿下关系极为密切的李怀光、浑等人,都曾是郭子仪麾下的将军。不过,郭家的人历来都比较低调,不喜欢张扬。但他们一家人在天下仕人间的影响力,是无人可以比拟的。举个例子,连朱那样的猖狂逆贼,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郭家的人乱来。不过,卢杞是个嫉妒心极重的人,这些年来他仗着自己的权势一直处处为难郭家的人,先后将郭家的几个女婿和子孙给查办流放了。从此,卢杞就成了郭家最大的敌人。”

“原来是这样……”李世民顿时恍然大悟,脑袋里飞快的盘算着:郭家,大唐第一豪门……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我就不再是无根的飘萍了!眼下我扳倒了卢杞要去查办他的党羽,正是个收拢人心建立名望的大好机会;如今又有了颜真卿与李勉这两个当朝名宿来相助,如果再有郭家这个大豪门的支持……那汉王府要飞黄腾达,岂不是指日可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