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收复凤翔(2 / 2)

李世民的心情顿时大好。现在大唐没了陇右监与河西监地大马场,要马匹都只能高价向回纥购买。一匹能上战场地好马价格,最贵时已经卖到过一百五十贯。一万匹战马,至少也值一百万贯钱哪!而且,就算是有钱,有时也未必能够买得到。

李世民心里暗自琢磨:这批好东西。好歹要自己留一批下来才是……

战场彻底打扫完毕,野诗良辅火里来烟里去,弄得像个雷公夜叉了,左蹿右跳大呼小叫。他带着本部的一队步兵,将吐蕃人的尸体全都堆集了起来。上面封上泥土,做成了城墙模样,居然筑起了一个京观。

所谓京观,就是为了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沿着七星河。京观城墙长达一里多,煞是有些触目惊心。野诗良辅跑到李世民面前,哈哈大笑道:“殿下。俺跟了你这么久,就数这仗打得最解恨了!杀的是欺负咱汉人的番狗,而且又打得这么轻松有趣!哈哈哈!实在是太过瘾了!”

李世民应付的笑了一笑,却是有些开心不起来。看着一里多长地京观,他心中暗自叹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就算是夷狄,也是天下子民。汉夷,难道就真的不能和平相处么?而且今日我杀他,筑起京观;明日他杀我。又想来报仇。战争毕竟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而已……罢了,不想这些了。我现在可不是什么天可汗了,等到了能想这些事情的时候,再说吧。

武元衡见汉王脸色略变。心中理会了他的一些想法,轻叹道:“知兵者不好战……战争。无论胜负如何,毕竟都不是好事。汉王,死了这么多吐蕃人,其罪责其实并不在你。而是挑起战争地人。”

“我知道。”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你以为我在自怨自艾的悲天悯人么?我没有。如果再有战斗打响,我依旧会这样毫不留情的杀戮下去。我只是在想,只有能换来和平的战争,才是有意义的战争。今天我们为了收复凤翔府杀敌数万,可明日吐蕃说不定又起大军前来死战争夺。这样打下去,不是个头啊。”

武元衡一笑:“那殿下就赶紧开创霸业,登顶上位吧。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李世民呵呵地笑了一笑,不再答话了。

不久以后,配合作战的泾原李晟,派人送来了战报。说:泾原军趁吐蕃岐山营寨空虚,急攻速取拿下了营寨。吐蕃大相尚结赞未作过多抵抗,仓皇逃遁。李世民当即立断火速下令:命李晟本部人马,轻骑快马急袭凤翔,务必趁吐蕃残兵败退回凤翔府、立足未稳时,一足攻下凤翔!

军令尚未到达,李晟已经亲率本部二万轻骑,早早就出发奔往凤翔府了。留下了万余人看守岐山营寨。

李世民到达岐山营寨的时候,发现这里早已经整顿妥当,旗帜更换营地重组,俘虏全都看押得完好,马匹也管理得妥妥当当。

李晟还特意留下了一员副将,向汉王请罪。因为李晟未得军令,就先行出击急袭凤翔了。李世民非旦没有责怪李晟,反而当众大赞李晟,是难得地将帅之才。因地制宜采取了对策,灵活多变的攻击敌人,才是战场致胜的关键!如果他要等汉王军令到达再行出发,那吐蕃驻扎在五丈原的残兵,就会早一步进驻凤翔府,严阵以待。战机难得,李晟提前一步杀奔凤翔府,而不是去攻击五丈原,思路是十分正确的。之前李世民给他的信中,就曾提到过这一点:只要攻下了岐山营寨,又能取得凤翔府,那五丈原的吐蕃人,就是丧家之犬一般,不足为惧!

李世民也不敢托大,将兵马略作了一番整顿,就亲自率领野诗良辅、高固与一万轻骑,前往凤翔府助战。让浑、唐汉臣等人坐镇岐山与渭水营寨,看守俘虏军资。

等得李世民率军赶到凤翔府的时候,李晟就如同一道闪电一般,已经锋利无匹地杀进了凤翔府。城头之上高高飘扬着唐军旗号,唐军将士们吹响了号角、擂起了战鼓,欢迎汉王进驻凤翔府。残剩的吐蕃人马,已经仓皇的逃出了凤翔,往陇山逃去。

凤翔府治下有三十几万大唐百姓。吐蕃人清楚的知道,只要唐军来攻击,那些平常看似软弱的大唐百姓,也随时可能群起反抗,帮助唐军。于是,尽管吐蕃大军人数仍然占优,也只得做出了弃城而逃地决定。

李世民骑马到了凤翔城门边,也不得不有些惊愕了:这李晟,动作也未免太快了一点吧?

这时,李晟亲自带着一队骑兵出来迎接了。众将下马拜倒,恭迎汉王大元帅。

李世民叫众人免礼,让李晟骑马走在自己一边,同时往城里走去,对他问道:“良器,你这一仗是如何来打的?凤翔府可是我大唐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坚固地军事要塞之一。你怎么这么快就攻下了?”

李晟呵呵的笑道:“吐蕃人刚刚赶到凤翔府,几乎还有一半的人还没有进城,末将麾下的泾原军就冲杀了过来。杀得吐蕃大军一阵混乱,都来不及关闭城门。于是他们索性将北面大门打开,自己在城里跑了个通城过,仓皇逃蹿了。末将也未作追赶,整顿城务,专等汉王前来。”

李世民哈哈的大笑:“临机制敌,兵贵神速。良器,你真是我大唐难得的擎天之帅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