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王者归来(2 / 2)

野诗良辅怪眼怒瞪,几乎就要上前几刀劈了这几个阴人。正在此时,西北方向传来了一阵号炮惊响,更有阵阵吼声传来。

众人齐齐一惊:“有战事?!”

武元衡等人正欲快步奔向玄门关,一队马卒正奔到了刺史府门前。翻身滚落下马大声疾呼道:“汉王殿下回府!”

“啊?!——”一时间,呼声四起。欢喜、惊愕,不一而足。墨衣更是不顾形象地翻身骑上了来使的快马。众人只看到一身王妃盛装地墨衣。骑着一匹大黑马如一团彩云般直朝玄门关奔去。

武元衡的脸色终于舒展开来,转身对着呆愣当场的窦文场等人徐徐说道:“诸位,汉王殿下回来了。请准备宣旨吧。”

“哦……是、是……”窦文场等人就像是泄了底气一般,顿时没了丝毫威风。

玄门关前,已是人山人海。李世民换了一副鲜亮的衣甲,骑着擦洗得干干净净的青骓马,左右带着李与马勋,昂然走进了城中。眼看着消失了半月之久地汉王去而复返安然无恙。唐军将士发出了阵阵欢呼,城头上放起了号炮,如同欢庆胜利。

拥挤的人群之中,一团彩云如同排浪开涌一般的奔来,众人齐齐给她让路。李世民远远看到。不由得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墨衣……

“汉王!——”远隔数十步远,墨衣就忍不住大声呼喊起来。眼睛不由自主的就湿润了。唐军将士对于这个女中豪杰本就早早有了认同,这时跟着一起起哄地欢呼道:“汉王、王妃!”

墨衣策马奔到李世民马前,早已是泪眼婆娑。李世民也颇为开心的哈哈一笑,拉住她一只手,另一手托住了腰,用力一把将她提了过来,二人同乘一骑。唐军的欢呼声更大了。墨衣也全然不顾人多,蜷缩在李世民的怀里,双手紧紧抱住了他的双臂。

玄门关前,越发地热闹。以至于队伍进城的速度变得极慢。不久武元衡等人赶来维持了一下轶序,才让汉王等人迅速的进了城来。

武元衡、高固和野诗良辅等将,一一前来参拜。李世民见了这些人,自然也是高兴。又听闻窦文场连番在维州大闹,而且朝廷又派了使者过来,不由得心中一阵冷笑:“走,去瞧瞧他们。”

窦文场等人恭身垂手站立在议事厅外,各自一脸谄笑地对李世民拱手行礼:“见过汉王殿下。”

“免了。”李世民信步不停看都没多看他们一眼,径直走到了议事厅中。

窦文场等人心里一阵打鼓,怯怯的跟了进去。

“汉、汉王殿下,请接旨。”宣旨宦官像做了贼一样,胆气不足。

李世民漠然的冷笑了一声:“臣接旨。”

第二份圣旨与第一份对旨的内容出入并不太大,也是催促汉王早早罢兵,与吐蕃修好。并尽早送回俘虏与马匹。而且,这份圣旨的言辞激烈了许多。虽然没有明说,却大有责怪他再次出兵、违备圣意的意思。

李世民满不在乎,接过了圣旨。

宣旨宦官有些胆懦的低声道:“小人……胆敢请汉王殿下,移一步贵步说话。”

“请。”李世民就依着他,和他走到了一边。

宣旨宦官眼神闪烁,颇有几分紧张的说道:“其实……陛下还有一份口喻在此,让小人问殿下一句话。”

“讲吧。”

“那就是……汉王殿下明明接了皇帝旨意,为何还要执意出兵?为此,朝廷上出现了许多地风言,说殿下……拥兵自重,意图不轨。为此,皇帝陛下深感忧虑。但他人家还是相信汉王殿下的,因此并没有听信谣言。只是让小人带回汉王一句话,好止住朝上的流言蜚语。”

李世民心中飞快的盘算了一下,几乎是信口说道:“这就怪了!本王身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操练一下麾下的兵马,也要背上拥兵自重,意图不轨地罪名吗?兵是出了,可这跟抗旨有什么关系?”

“呃?这……”宣旨宦官眼睛滴溜溜转了一阵,好似一下还没回过神来。

李世民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本王不过是出城操练了一下兵马,并没有和吐蕃人去正面冲突,没有抗旨。这就是实情。你回报皇帝陛下,这些流言蜚语,肯定是吐蕃人散播地谣言,试图离间我大唐的君臣关系。”

“哦,对,对对!”宣旨宦官顿时醒神,马上唯唯诺诺道,“汉王所言极是,所言极是。”

李世民走到窦文场等人面前:“诸位,如果没有要事,维州这个军镇可不堪待客,就请回成都府小住几日歇息吧。本王会交待成都尹韦皋,好生款待诸位的。”

窦文场等人再没了什么脾气,只得齐齐拱手谢恩,忙不迭的退了下去。

李世民也长长的吁了一口气,急忙对身边的墨衣说道:“快给我弄点肉汤来——我这肚子里,这就要清淡如流水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