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天下革新(2 / 2)

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对陆贽和薛存诚说道:“朕的两个谏议大夫,可都还没有说话。”

薛存诚和武元衡是挚交好友,二人之间恐怕早就是谈论这些事情不下百次了,这时候自然没有任何地疑义。陆贽想了一想。说道:“陛下,微臣对这些措施本身。也没有什么意见。只不过……前些日子,原朔方度使李怀光因谋反被废,他的养子石演芬现在接手了朔方节度使一职。微臣有些担心,他会不会强力的**这一措施?”

“不会。”李世民说得十分肯定,“石演芬曾在朕地身边跟过一两年的时间,朕对他非常的了解。石演芬与李怀光还有些不同。他虽然是李怀光的养子,可是性格禀性却是十分的忠直而且诚实。当年李怀光要跟着朱谋叛的时候,石演芬就苦口婆心的劝李怀光不要那样做,还因此险些被李怀光杀掉。这一次李怀光的事情败露后,朕第一时间给朔方写了信,将事情告之石演芬。石演芬马上痛哭流涕地将自己绑了起来,要进京请罪。要不是他身边的将军们苦苦相劝,他恐怕都一死以谢罪了。后来朕连发了三道谕旨,才劝住了他,让他好好坐守朔方,不要有别的什么念头。现在朕任命他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授冠军大将军二品衔,他应该不会有任何意见。”

“如此甚好。微臣,也就没有任何疑义了。”陆贽退了下去。

李晟想了一想,站出来说道:“陛下,微臣曾是泾原节度使,现在是犬子李作为节度留守在理事。犬子年幼,恐不堪重任。微臣想自请卸去泾原节度使一职,并让犬子回到长安来。”

“哦?”李世民惊了一惊,说道,“朕原本打算,让李朔当泾州大都督的。良器想让他回京吗?”

李晟有些为难的说道:“犬子毕竟年幼,本就不胜任节度使一职。现在面临兵制与吏制地各项革新,肯定会手忙脚乱难以应付。微臣担心他无力应付,误了陛下大事。再者,犬子的生母,近日病重……”

“原来是这样!”李世民说道,“既然如此,朕就将李调回长安先尽孝道再说。泾州那里,朕派高固前去。你们以为如何?”

“高固地确是合适的人选。”李晟等人都表示赞成。

“至于凤翔那边,朕打算还是将浑再派过去。”李世民说道,“西线那边,需要一个大元帅坐镇。朕找算加封浑为河西道行军大总管,改凤翔府为岐州,任命原凤翔节度使留后郝为岐州大都督。浑去了岐州,总督西线兵马,防御外敌。朕,也才可以在关内安心的办这些事情呀!”

李晟和浑都呵呵的笑了起来:“这一下,浑的清闲日子可是过到头了。”

“应该说,是我们大家的清闲日子,都过到头了。”李世民也笑道:“李晟、马燧,你们在长安就会清闲吗?兵制改革,那么多的大事要办,你们可不轻松。而且你们都是阁部的丞宰,朕三天两头都要找你们议事。”

李晟和马燧都欣然道:“愿随陛下驱驰!”

一直搭不上什么话的门下侍郎、大儒孔巢父,这时候才抽空儿出来说了句话:“陛下推行这若干变法与革新,确实是大唐近百年来最大的手笔。微臣建议,陛下不妨来取个名字——就叫景兴革新如何?”

“也好。”李世民笑道,“就让我们有个顺口的东西可以念,天下读书人议论起来,也好有个正式的命题。今天我们所议的,都是一些大体的政策与方略。真正的落实的实处,任何一件细小的事情都会很棘手,也很麻烦。在座的诸位,今后几年里可都会异常辛苦了。朕今日在此,很多谢有劳诸位了!”说罢,李世民站起身来,拱手对群臣拱手拜了一礼。

群臣慌忙拜倒回礼:“愿受陛下驱策,万死不辞!”

大唐的天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与革新,从太极宫弘文馆里,就此拉开了序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