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平北大计(2 / 2)

马燧微微一怔,连忙拱手拜道:“陛下所言极是……朝廷现在的确是有足够的实力。踏平任何一个背反朝廷的蕃镇!有绝对的实力,才是使用政治手段斡旋地前提……是老臣糊涂了!”

李世民呵呵的笑道:“朕不怕打仗,但这仗也不能随便就打。打来打去,不管输赢自己也会元气大伤。尤其是内战,那是尽量避免的好。我们打得不亦乐乎,吐蕃人可就在一边看得乐淘了。河北的事情,尽量用政治手段来解决。实在不行了。闪电奔袭速战速决。陆贽,还有其他二镇,你有什么办法?”

陆贽说道:“平卢淄青节度,离淮西比较近。第一任平卢节度李宝臣,实际上也还是有功于朝廷的。陛下这时候。不妨寻根朔源褒奖一下现任节度使李纳,先稳住他的心志。其实,现在最慌张的肯定是李纳。因为武元衡所率地十万东征大军,就在他的枕席之侧。朝发而夕至,摧枯拉朽只在旦夕之间。平卢节度的实力。历来就弱于淮西。这一次朝廷讨淮,平卢按兵不动没有救援,也可以看出李纳并没有铁了心要与朝廷对抗。不过。李纳此人,历来也最是反复无常。朝降夕反不可信任。陛下在对付平卢节度时,一定要做好二手准备。如果李纳愿意投诚,那是最好,但一定要将他连根拔起赶出平卢,避免他出尔反尔日后再反;如果他死命抵抗,就要用上军事手段,将他彻底削平了。”

李世民说道:“你的意思是说。对付李纳,一般的政治手段并没有多大用处、迟早还是要付诸于军事地?”

“很有可能。”陆贽说道,“武元衡现在就在淮西驻军,隆冬之际正好越涉黄河前去征讨李纳。陛下,微臣以为对待李纳。要义正词严的迫降,不给他虚与委蛇的机会。他若答应便罢;若是不答应。淮西吴少诚就是他的榜样。”

李世民寻思了片刻,对李晟和马燧问道:“你们二人以为如何?”

李晟和马燧也纷纷说道:“平卢节度李家,历来就是反复无常极端狡猾。现在,陛下的确有必要态度强硬不给回旋余地地令其投诚。”

“也好。”李世民说道,“对于反复无常、无信无义之人,我们也的确没必要给他们什么回旋的余地。朕给他们提出地条件,三个:一是去王爵。朕的亲叔叔都削爵减禄了,河北三王还占据着王位头衔,成何体统?二是交兵权。平卢节度治下的所有兵权,必须全部移交出来,接受朝廷的军事组改。他们也要去除节度使封号,听候朝廷的官员任免。三是入京。再留在地方上,朕信不过他们。让他们进京来当官儿。朕保证,只要达成这三个条件,朕就不杀一人。少一个,朕的铁甲王师就要踏平平卢,让他步入吴少诚的后尘!”

陆贽、李晟和马燧都面露喜色,各自欢欣。短短的几年时间,朝廷地面貌和气象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早在皇帝登基之初,为了稳定内部局势,被迫承认了河北三镇与淮西等节度使为蕃王,还赦免了他们的所有罪责。现在,朝廷羽翼丰满,皇帝终于秋后算帐了——这也应了皇帝当初所说的那句话——姑息,但绝不养奸!

李纳等人的好日子,算是过到头了。

陆贽接着进言道:“河北三镇之中,卢龙节度远在北方,被李光进、李光颜、李抱真等人隔绝。微臣以为,最后再对朱滔动手为宜。朱滔是反贼朱地亲弟弟,在北方经营多年实力雄厚,甚至与外邦蛮族也是实力纠葛。短时间内,不可轻易去动他。但是,只要解决了田绪和李纳,河北的其他小蕃镇也就不攻自破。到时候,朱滔地羽翼一一被拔去,就会被孤立起来。一个孤镇,就是实力再如何强大,也是拗不过大唐朝廷的。采取这种各个击破的方式来平定河北,微臣以为比较相宜。”

“这个思路不错。但是,朱滔也不是傻子,他不会坐以待毙的。”李世民说道,“朕在解决田绪与李纳的时候,难保他不会狗急跳墙主动犯难。朕要让李光进、李光颜和李包真,一起起兵给朱滔施加压力,至少让他处于守势不敢南下。待朕解决了田绪与李纳,再来和朱滔算账!他朱家可是给大唐带来了不少的灾厄了。逍遥了这么多年,也该是得到报应的时候了!”

陆贽拱手赞道:“陛下此论甚高!将朱滔用武力隔绝在北方无法南下,这样的事情是可以办到的。虽然李光进、李光颜和李抱真手中的兵马并不太多,无法收平定龙朱滔。但是,这一招以攻代守却是用得高妙。朱滔见朝廷的兵马已动,肯定严加戒备不会再有南下所心思。这个时候,朝廷正好趁机解决田绪和李纳。不过,如果让武元衡出兵对付李纳,那淮西就会缺人治理。淮西是大唐最为富庶和重要的地方,现在的民生可不能轻视。微臣建议陛下,在朝中选派能人志士前往接替武元衡的刺史一职。”

李世民眨巴了几下眼睛寻思片刻,说道:“那就你去吧!你陆贽去淮西坐镇,朕才放

“不,微臣不能去。”陆贽面带微笑,说道,“这功劳是武伯苍的,微臣怎么敢去抢一杯羹?微臣建议,派个新人才俊前往比较合适。中书舍人裴度,就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

李世民意蕴深长的微笑起来:“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