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关河万里孤臣志(2 / 2)

李世民走到刘亮等人身边。低声道:“远来辛苦,先请到麟德殿用膳休息。朕会派专人负责你们的饮食起居,勿需担忧。稍后,朕会再行召见你地。”

“多谢陛下!”刘亮等人感恩戴德,连连拜礼。

“俱文珍,你亲自领刘亮等人下去休息。好生伺候不得怠慢。”李世民下了令。然后走到太上皇李适面前,拱手拜了一拜说道:“父皇可曾累了?”

李适恍然回过神来。说道:“唔……朕确实是累了。要不,就此退朝歇息吧?”

“也好。”李世民转过身来,说道,“退朝。文武百官,麟德殿用膳。”

李世民和李适从金銮殿旁侧离开。文武百官依次退下。所有人都感觉,因为刘亮等五人的到来,今天这气氛仿佛变得有些怪异了。尤其是皇帝,他地心情仿佛变得复杂了许多。本来还很享受这种庆典的神情,已然变得有些不耐烦了。

李世民的确是有了许多的心事。他派宰相陆贽主持了麟德殿的晚宴。自己却独自一人来到了武德殿书房,将自己关在了房里。

七八个宦官举着油灯,将一幅巨大地大唐地图照得清晰可见。李世民站在一人多高的地图前。凝眉沉思,眼神始终注视着大唐国土的西北之地。

那里,正是被吐蕃占据的河西、陇右国土。有安西四镇,有北庭都护府,有贞观时臣服于大唐的十余个西域小国,有繁荣西域给大唐带来无数财富地丝绸之路。从贞观到天宝,从候君集到高仙枝,这些柱国大将在西域的种种事迹。依次浮现在了他的心头。现如今,陇右河西丧失,大唐完全失去了在西域的控制权。自己的臣子要进京献贺表,不能走原本属于大唐地领土,不能走他天可汗李世民在贞观时修建的河西过道。居然还要假道回鹘走上一年多的时间。

这对他李世民来说,简直就是莫大地耻辱。

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北庭与安西这些地方,被从大唐割裂出去孤悬海外数十年,依旧领土尚在,依旧记着身为大唐之臣。两相对比,他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实在是亏欠了西域的大唐军民们太多太多。一股内疚与自责,在心头油然而升。

看得正入神,掌事宦官入报,武元衡前来求见。李世民叫请了进来。

“伯苍,你怎么来了?”李世民依旧看着地图入神。

武元衡拱手拜了一拜,反问道:“陛下身体不适未能出席晚宴,当在宫中休息才是。为何又彻夜不休,在武德殿书房里看地图?”

“哎!”李世民长叹了一声,转过身来看着武元衡,说道,“伯苍,旁人不清楚,你莫非还不明白朕有什么心事吗?”

武元衡微微笑了一笑,垂手立到一旁,笑而不语。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朕就知道。朕有什么心事,都逃不过你的眼睛。说说看,北庭与安西的使臣到来,你有什么感觉?”

“内疚。”武元衡言简意赅,说了两个字。

“不错。朕,也十分的内疚。”李世民说道,“北庭与安西离开大唐数十来。朝廷对他们不闻不问,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孤悬海外却未失臣节,誓死守卫着大唐的领土,始终铭记着自己仍是大唐的子民。两相对比,朕实在是愧对于他们。”

“不仅仅是陛下。我们这些做臣子地,也感到十分的内疚。”武元衡说道,“北庭与安西的同僚们,这些年来何尝在大唐领过一文钱的俸禄,何尝享受过一天的安乐日子?我们在中原歌舞升平享受生活,他们却在西域蛮荒之地苦对冷月关河,望眼欲穿地等候着中原亲人的消息。他们死守臣节,誓死撼卫着大唐地领土。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却在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和权势利益争夺不休。相比之下,臣等实在汗颜。”

李世民认可的点了点头,停顿了片刻,说道:“伯苍。朕,打算重新收复河西、陇右。打通大唐中原与西域的连接。你说,这可行吗?”

武元衡眉头紧锁,冥思了许久,摇了摇头:“难。”

“何以见得?”李世民追问。

武元衡说道:“要收复河西、陇右,问题很多。其一,大唐刚刚经历了一年的内战,消耗巨大。现在应该休养生息,不可轻易言战。这几年来,吐蕃没有经历重大战事,相信元气已然恢复。这时候开战,他们并不怕我们。从实力上讲,我们要取得胜利,就要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其二。大唐已经丧失对西域的控制权长达数十年之久。吐蕃、回鹘、大食和其他西域小国在那里的势力盘根错节,我大唐远征在外,将会困难重重。局势复杂,对我们是相当不利的。其三,请恕微臣说句不该说的话。陛下以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代价,换取贫瘠而又荒凉的西域的控制权,划算吗?”

李世民长长的吁了一口气,说道:“你问得好。从利益上讲,这的确是很不划算。但从贞观起,大唐就一直矢志撼卫和争夺在西域的制霸权。你知道这其中有什么意义吗?”

“请陛下明示。”

李世民说道:“这其一,自然是为了昭显国威,打通贸易之路,传播我大唐的文明与辉煌。其二,主要是为了缓冲南面高原和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对中原带来的冲击力。这些年来,河陇地区的丧失,让大唐的国都直接面对吐蕃与回鹘的威胁,可以说是苦不堪言。这也是为什么,吐蕃拼尽了全力也要争夺河陇一带控制权的原因。北庭与安西尚在,那就证明我大唐在西域仍有人众基础。大唐重拾西域制霸权,是人心所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