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龙浆(2 / 2)

“何物?”李世民疑惑的问道。

御医犹豫了一下,一咬牙说道:“龙浆!”

“龙浆?这是一味什么药?”李世民还没回过神来。

“那就是……陛下的汗液。而且,是额头的汗液。”那名御医将头压得低低的,仿佛生怕皇帝会杀了他地头。

“这有何难!”李世民知道,这样的偏方未必就一定有用。所谓龙浆治病,也不一定就真地有效。可是现在说得不好听一点,这纯粹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时候了。“取朕宝剑来。朕就在这院中剑舞一曲。让尔等取得龙浆了为李良器配药!”李世民说干就干,甩脱龙袍只穿了内里一套宫衣内衬,提剑就舞动起来。

霎时间,九五之尊的皇帝就在凛冽的寒风之中舞起了宝剑。翩翩剑影花飞落,寥寥尘埃随风舞。李世民的身手本来就很矫健。剑也一直是他最善长地兵刃。现在又是要急于出汗,于是浑洒得异常的用力。一套苍劲而又霸道的剑法淋漓尽致的挥洒下来,当真是一阵汗如雨下。

李晟的家眷们听说皇帝为了给李晟取药引,而在亲自舞剑,都惭愧而又感激地拜倒在了院旁。不停的磕头作揖。

一副奇怪的场景出现了。身为大唐之主的皇帝在当庭舞剑,十余名李晟家人跪在院旁,不停的磕头作揖。

冷风瑟瑟。李晟地家人们却感觉眼眶中的流出的热泪是滚烫地。

几名御医急忙上得前来,诚惶诚恐的拿金盏取了李世民额头的几滴汗液,奉若至宝的收藏了起来。

李世民长吁了一口气,露出了一丝笑来。虽然他知道,这样诡异的偏方未必有用,但至少心里舒坦了许多。毕竟,他也为李晟尽了一份心意了。

李晟一直在昏睡之中,良久未醒。李世民也没敢去打扰他了。只是透过窗户看了一眼睡在床上的李晟,乘上车驾回了皇宫。

皇帝为李晟舞剑求龙浆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长安城内,一片唏嘘的感佩。听闻了消息地满朝大臣,都对这个平日里严肃而又威严的皇帝。多了一份认识和敬佩。

当日深夜,连日来事多的李世民也无心睡眠。远远看到弘文殿军机处依旧亮着。于是起身披上衣服,到了弘文殿。

军机处里,武元衡、马燧和其他几名官员仍在紧急的商讨着向前线运送粮草的事情。由于是劳师远征,粮草运行并不方便,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颇费周折。众人讨论得十分入神,连皇帝进了军机处站到了门边,都没有注意。李世民站在门外听了一会,踏步走进去说道:“其实也不是太难嘛!北伐军带了三十万石粮草,足以支撑半年。朔方一带不是就地开了军屯吗?到时候再多开发一片,不是就可以大大减轻粮草运输地压力了吗?”

众人回头一看,都吃了一惊,连忙拜倒下来。

“众卿请起。都辛苦了。”李世民随和走进了军机处,随意的坐到了一经椅子上,说道,“都累了,坐下说话吧。朕也算过粮草地帐了。现在正值隆冬,到明年秋收差不多还有十个月的时间。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在东都一带的大粮仓里征调粮食了,陆续运往朔方。不要堆积到最后一刻再去送,那样压力太大了。另外,至从大唐实行义务兵与募兵制双兵制法以后,龙骧卫都就地开了军屯。此外,出征在外的大军,也是可以就地开垦军屯自给自足的嘛!有战事时以战为主,闲时也可以务一务农,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能杀人,还不能种田吗?”

“陛下言之有理。”武元衡接道,“北伐军此去,肯定是以朔方受降城一带为据点。那里临近黄河土地肥沃,是可以开垦出良田来的。来年起春,到明年秋收,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大可以抽时间开垦一片农田出来。就算到时候他们因为战事而无法继续经营这里的土地了,也可以转让给退役的军人或是当地百姓。这样一来,不仅仅是减轻了军队带来的负担和消耗,也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做法。”

“说得好,那这件事情你们再细细商议一下,就可以办下去了。”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天气寒冷,众卿也不必太过劳累。这事情呀,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完的。老是这样彻夜不休,你们若是累倒了,谁来给朕办差啊?”

众臣都呵呵的笑了起来,说道:“陛下也要注意龙体。”

“嗯,要不今日就到这里吧。众卿都回去歇息着。没办完的事情,明日再商议。”李世民和蔼的挥了挥手,示意群臣退下。然后又示意武元衡和马燧留下来。

“武元衡,马燧。这几天,真是辛苦你们了。”李晟病危,李世民越发的感觉要珍惜身边现有的这些臣子了。他认真的说道:“你们可要保重身体。朕今日又去见过李晟了。他的身体……情况不妙啊。朕,很担心。”

武元衡和马燧都拱手拜了拜,说道:“陛下不必太过担心,吉人自有天相。”

李世民无奈的苦笑了一声,说道:“罢了,一切自有天数,不说这些了。你们估计着,北伐军多久能到灵州呢?”

马燧寻思了一下,说道:“李怀光所带走的,是大唐最精锐的五万飞龙骑。由于粮草也有充足的骡马和民夫运送。如果天气不是太坏的话,以李怀光的性子,最多八天就能到达灵州。到时候,他就能与石演芬的大军汇合了,共计七万人马。由于李怀光是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到时候北伐军将并称灵武

“灵武军……”李世民悠然道,“朕对他们,可是寄予了厚望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