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御驾亲征(三)(2 / 2)

“为什么?”李当然想知道原因了。

“因为……”绿城突然诡谲的一笑,“你将成为回鹘的驸马。你要娶地人。是我。”

李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这个绿城会大胆到这个程度。他一时怔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绿城仿佛丝毫没有在意李的感受,继续说道:“而且,颉干迦斯大相的义女,你是不能娶的。”

“为什么?”李不由自主的又问了这在个字。

“不为什么。”绿城笑得越发诡异了,站起身来背对着李踱了几下步子,突然一下转过头来看着李,正色说道,“相信我。那个女人。你是不能娶的!好了,我的话说完了,再见。”说罢,这个妖精一般的女人一转身,就走出了房间外。留给李的,只是一个模糊和布满迷团的背影。

弘文馆里,李世民地背影在烛光的照射下摇摇晃晃。桌面上的奏折推放得整整齐齐,都是已经批阅过了的。

李世民放下笔来,搓了搓有些冰冷的手,看向台下的武元衡和陆贽。说道:“朕批过这次折子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唐的折子都要改成蓝批了。陆贽,武元衡。你们二人再加上马燧,三人会审代朕行使权力,然后交由太上皇审定堪发决议。”

“臣遵旨。”陆贽和武元衡一起拜道。马燧在长安城外和李光颜一起操练兵马,并没有在弘文馆里。

“稍后马燧回来,你们跟他说。”李世民交待道,“但凡三省六部九卿和宫中的大事。都必须要你们三人共同会审同意。才能通过。如果是实在拿不定主意的重大事件,八百里加急送到朕那里。一般地事情,你们就自己办了吧。另外。也可以问问太上皇的意见。他毕竟处事老练。能给你们许多意见的。”

二人拱手应命。心中各自想道:皇帝就算是远在千里之外,朝堂一切也尽在掌握。这一手御率亲征、太上皇监国地手段。端的玩得漂亮。本来皇帝离京,关于储君之争的事情将悬在所有人心头。现在好了,这一切的纷争都因为太上皇监国而化为乌有。这样的大事,皇帝不会让它不受控制的自行发展地。他只会做最有把握地决断。

“另外,朕打算再提两个人入阁部,担任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世民说道,“人选,朕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分别就是:刑部尚书杜黄裳、谏议大夫薛存诚。再加上之前就行走弘文馆的大理寺卿许孟容和御史大夫张万福,弘文馆的人手将增加到七人。人多了,你们办起事来会轻松一些。但在关键地问题上,朕会更加在意你们二人和马燧地意见。你们明白朕的意思吗?”

“臣明白。”陆、武二人一起拱手再拜。他们清楚,皇帝在离京之前做这样地人事变动,无外乎就是要避免自己离京之后,朝堂权力过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弘文馆行宰相事的官员增加到了七人,彼此就会有钳制和监督。但是,皇帝也没有让弘文馆的人群龙无首乱作一团。陆贽、武元衡和马燧,就是文武百官的首领。唯一有点奇怪的是,武元衡现在还只是一个尚书左丞,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都没有。不过这些在朝臣的心目中已然不重要了。一来武元衡的身份特殊——他现在可是当朝国舅;二来,他的功绩、能力和品行,也是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的。他现在就和当年的李泌一段时间的情况很相似——无冕宰相。

正在这时,在御书房外值守的韩愈进来报道:“陛下,马燧回宫见驾。”

“让他进来吧。”李世民宣见,马燧大步走了进来,满面春风的样子。

李世民看他精神头不错,笑道:“看,咱们的马大帅才练了几天兵,就如同少年人一般的精神了,返老还童了啊!”

众人都笑了起来。马燧拱手拜道:“陛下不要取笑老臣。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老臣心中当真是高兴哪!”

“什么好事,说来听听?”李世民问道。

马燧小心翼翼的从怀中拿出一份厚厚的奏折,举上头顶正式而谦恭的拜道:“陛下请过目!老臣刚刚进宫,是准备向陛下报告一下这几日操练兵马的事情。不料在朱雀门碰到了边关快马送往军机处的急报,于是就先截了下来。老臣自己是已经看过了,高兴得不得了。相信陛下看了,也会如此。”

陆贽急忙上前取过折子,递给了皇帝。李世民展折一看,顿时龙颜大悦,一手拍上桌子大声道:“好!好个李,真是虎父无犬子!”

陆贽和武元衡也迫不及待的拿过折子看了起来,纷纷露出欢喜的笑容。

李世民长吁了一口气,站起身来踱着步子,欣慰的说道:“不容易啊!千里袭敌孤身奋战,还是那样恶劣的天气情况。一般人能在那样的冰天雪地活下来都殊属不易了,他李还能成就这一段盖世奇功!我大唐,真是将才辈出令人欣慰啊!”

马燧也有些动情的说道:“有些捷报,李良器在天之灵也可安息了。他的儿子,没给他丢脸,大大的长了他的志气和大唐的志气。李,当真是我朝难得的一员年轻虎将。老臣等人虽然年迈无用,却也可以放下心来了。”

“洵美这是什么话?要说披坚执锐冲阵杀敌,你可能的确是老了。”李世民微笑道,“可是料理军国大事、统筹大局指挥千军,大唐又如何又少得了你马大元帅呢?李怀光出发已经有些日子了,李那边又传来了捷报。看来回鹘的事情,不久即可处理妥当。朕,也是时候出发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