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一身戎装(2 / 2)

“末将得令!”李光颜精神大振,上前接过皇帝递来的兵符,马上前去清点兵马了。

“李吉甫。”

“微臣在!”李吉甫站了出来。

“吉时已到,朕命你即刻开始举行祭祀大典。祭拜天地神明与祖宗先人。”李世民说道,“为每个将士准备的壮行酒,安排得如何了?”

李吉甫答道:“陛下放心,祭祀之事早已安排妥当。十五万瓮壮行酒都是杏花村佳酿,早在半月前就准备好了。”

“很好。韩愈,按名册点将数谱,清点粮草。”李世民心中豪气顿生,大声说道,“祭祀之后,大军开拔!”

“是!”韩愈带着几名军中文官侍人。急忙去办事了。

朝中文武百官都站在点将台后,看着皇帝料理这些事情。有些人还是头一次见到皇帝身穿戎装,不由得暗自赞叹。一来他们看惯了皇帝穿皇袍。突然一下看到他改变形象,顿进觉得新鲜。而且,身穿戎装地皇帝,比穿着皇袍更有气势更有霸气。二来,整日窝在皇宫里的皇帝,料理起军事来轻车熟路老练熟稔。也着实令他们叹服。

李世民朝点将台后走了几步。将马燧和武元衡唤到了一起。

“朕马上就要出征了。从今以后,长安就交给你们二人和陆贽了。”李世民说道,“朝堂和后宫的事情。朕没什么可担心的。唯一还有点担忧的。是长安的城防。朕一次带走了十五万人,关内难免空虚。你们要小心谨慎。不容有失。”

马燧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过虑了。长安治安良好,九州已然升平,帝都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陛下虽然带走了十五万大军,但皇城内仍有乌重胤率领的羽林卫万余人,郭钢麾下的金吾卫虽然人手稀少,也足以维护皇宫治安。长安城外的军屯虽然空了,但也还有南衙驻军一万余人。不会有什么问题地。”

李世民眉头微皱:“兹事体大,不容悼以轻心。长安是大唐之根本,若有丝毫闪失,天下休矣。马燧,不管什么时候,帝都安危重于一切。朕希望你能谨记!”

马燧感觉到了皇帝话语中的一丝不满,急忙拱手拜道:“陛下放心。老臣一定竭尽所能力保帝都万全!”

“如此最好。”李世民点了点头,又对武元衡说道,“昨天晚上,朕已经去拜辞过太上皇了。太上皇对朕说,过两天会有一些人事任命的变动,朕希望你能有心理准备。另外,朕听说你收了三名门生,可有此事?”

武元衡听说人事任命,心中已是一动。但这时无暇细想,连忙回道:“陛下明察秋毫,微臣的确是收了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三名青年才俊为门生。准备在来年的春闱中,接收他们的公卷投递,举荐他们参加殿试科举。”

“嗯。朕也早就听说这三个大才子的名声了。”李世民说道,“本来,朕出征后是要让你和陆贽来主持来春闱殿试的。但现在你自己荐上了门生,为避嫌疑,就将所有殿试公卷送到朕那里看吧。科举如期举行。至于殿试三甲……就让太上皇来定夺吧。”

“微臣遵旨。”武元衡领命,心中道:这天下间,还有皇帝不知道的事情吗?太上皇定夺殿试三甲,那也肯定是要听了皇帝的旨意来办事。不出意外地话,才华盖世的白居易等三人,应该是来年的三甲才对。皇帝这样做,也是为了让我避嫌吧,可谓用心良苦。

李世民接着说道:“后宫里地事情,伯苍,你有空可以多费点心。你可是国舅,朕的家事你该管的可以管一管,没什么好避讳的。俱文珍主理后宫掖庭,朕还是放心的。几个皇子都差不多到了读书的年龄了,李铎有了陆贽当先生,李淮就由来选人替他启蒙吧。李器还小,等朕回来了再替他找老师。好了。朕没什么说地了。你们自己珍重。”

“陛下珍重!”武元衡和马燧都拱手拜倒。李世民已经大步走回了点将台。

皇帝走后,马燧立刻向武元衡拱手道贺:“哎呀武老弟,老夫真要恭喜你了!”

武元衡微笑地回礼:“不知在下何喜之有?”

马燧哈哈大笑道:“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武老弟,你莫非就真的心里没数吗?”

“呵呵,在下着实没有想清楚马相公所指何事?”武元衡翩翩有礼的回道。

马燧压低了一点声音,说道:“刚刚陛下说,过两日太上皇会有人事变动地安排。那不就是要正式任命你当宰相了吗?甚至有可能是右仆射哦!”

“会吗?”武元衡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马燧打趣地说道:“这满朝大臣,也唯有你武伯苍清心寡欲不求名利了。偏偏你又能获得别人无法企及的名利。老夫真是羡慕啊!”

武元衡微笑答道:“马相公说笑了。他日若不是如此任命,在下可就要颜面尽失了。”

马燧哈哈笑道:“你放心,老夫敢跟你打赌,赌一年地薪俸:定然是任命你当宰相!”

武元衡心中暗道:还赌什么?早在预料之中的事情了。皇帝要出征,让我和陆贽、马燧一起辅政。我若没个宰相头衔,如何名正言顺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