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H计划</p>
辽沈大战结束后,辽东都督府在辽沈地区的实控区扩大了三倍,猛增到十万平方公里。加上朝鲜都护府、琉球都护府、台湾府的地盘,整体上升至四十万平方公里。实控区辖制人口九百万,其中殖民地人口五百五十万。</p>
对于朝鲜殖民地的控制,辽东都督府为了安抚朝鲜王公贵族们的利益,奉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殖民地不享受辽东都督府的免税政策,但朝鲜殖民政府因为不需要承巨额的军费开支和防御支出,军费大规模缩减,辽东都督府趁机将这笔费用摊派到了朝鲜老百姓的身上,使得他们感受到在辽东都督府治下,可以得到实惠,安抚了民心。</p>
对于朝鲜的经济掠夺是辽东都督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对朝鲜商人加征重税,并设置层层关卡,使其无法跟辽东都督府指派的商人竞争。这样一来,朝鲜商业完全被辽东都督府控制。而朝鲜老百姓向来以种植北方水稻而闻名世界,辽东都督府急需稳定的粮食供应,因此朝鲜成为了辽东都督府倾销商品和征缴粮食的基地。</p>
至于德川幕府方面,德川家光屈辱的接受了辽东都督府提出的苛刻二十八条,表面上依然示弱于大明,暗中却是在悄悄跟辽东都督府作对。</p>
突出表现在德川家光秘密派人阻挠辽东都督府在平户、长崎和江户等地区的够粮商队。因为辽东都督府利用海外贸易获得的高额利润,大把的银子流入日本,多数都用来购买日本的粮食,造成德川幕府控制下的佃户都将粮食卖给了辽东都督府,使得日本粮食储备急剧下降,市面上的粮价飙升,国内粮食堪比黄金。</p>
自从德川幕府向辽东都督府屈服的那天开始,辽东都督府从日本先后运走了总计高达三千万石的粮食。其中德川幕府储备粮盒赔偿粮食一千五百万石,剩下的一千五百万石粮食是直接从日本商人和农民手里够得。相当于每个日本人卖出一旦粮食给辽东都督府。而日本每年的粮食产量不过三千三百万石左右,被辽东都督府买走了一半,剩下的老百姓自己刚刚够吃。可是,这样一来,德川幕府便没有足够的储备粮食了。</p>
老百姓将粮食卖给辽东都督府,得来的银子缴纳给德川幕府一大半,但是德川幕府反过来却无法用这笔钱来回购粮食,因为粮价上涨过快,大量的白银流入使得日本的物价飞涨。而德川幕府还无法从周边国家购得粮食,因为辽东都督府严格控制大明、朝鲜、琉球和台湾府的粮食流入日本。</p>
德川幕府想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止粮食外流。可是辽东都督府肯定不会答应,一旦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那么将促成辽东都督府的第二次东征。日本的产粮区都在沿海,直接处于辽东都督府的海军舰炮威胁之下。</p>
因此,德川幕府玩硬的不行,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德川幕府向日本老百姓发布公告,以后税收不收白银,只收粮食,借以阻止粮食外流,稳定物价。不过,德川幕府不是一个容易屈服的政府,在海战上被太平洋舰队修理了,他便在濑户内海秘密建造战船,借以抗衡太平洋舰队。</p>
然而,德川幕府的造船技术很落后,露粱海战的惨败教训没有吸取,一时间造不出可以抗衡太平洋舰队的战船来。不过,这也刺激了德川幕府的神经。德川家光亲自下令学习大明海军战船造法和火炮技术,准备筹建自己的舰队。</p>
不过,德川幕府的舰队筹建过程极为缓慢,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德川幕府都跟不上辽东都督府的脚步,因此德川幕府只能容忍辽东都督府对日本的殖民侵略。好在有了目标就有了盼头,德川幕府的幕僚们论证想要达到抗衡辽东都督府海军的实力,最少要十年。因此德川家光选择了十年的示弱计划,借以积攒实力,希望十年后可以摆脱辽东都督府的控制。</p>
没有人知道辽东都督府为何疯狂的储备粮食,只有辽东都督府高层官员清楚,这是邓浩楠在做入主中原前的物资储备。</p>
大明天灾人祸,想要拢住民心,让所有老百姓都支持辽东都督府,那么邓浩楠就要靠粮食去撬开他们的心理防线,用粮食收买人心。</p>
这个计划十分庞大,辽东都督府治下地区每年生产的粮食,刨除自用粮食之外,可以储备八百万石粮食,如果把朝鲜殖民地控制的七百万石国库粮食也算上的话,再在民间收购一些,筹足一千万石。那么,辽东都督府在天启七年自给的粮食为一千八百万石左右,全年粮食储备五千万石。</p>
不过,大明在册人口五千万,实际在七八千万人左右,五千万石粮食的储备仅仅可以解燃眉之急。面对大明天灾人祸纷乱最严重的三十年时间,这点储备还是杯水车薪。</p>
当然了,这仅仅是辽东都督府在天启七年的粮食储备,随着辽东都督府的实力壮大,未来将会储备更多的粮食。</p>
在古代粮食是第一位的,有多少粮食就有多少兵。不过,辽东都督府在大规模储备粮食的同时,也在尽可能的捞取白银。由于邓浩楠早晚要跟西方海上列强碰撞,因此以辽东都督府现有的财政完全靠着海外贸易的暴利来支撑是不行的。</p>
</p>
三次英荷战争的教训告诉邓浩楠,向荷兰那样的海上强国,一味的靠着海上贸易支撑的国家财政,一旦被英国人封锁了海上贸易,一切都完了。严格的说,荷兰的海上力量并不比英国海军弱。三次英荷战争中,如果不是英国封锁了荷兰贸易航线,双方就拼武力和财力的话,英国人根本打不过荷兰人。</p>
反过来说明,荷兰那种脆弱的海上经济根本无法支撑一个世界海上强国。</p>
眼下邓浩楠的经济命脉正是跟荷兰如出一辙,因此邓浩楠现在正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向大明国内发展。同时,邓浩楠为了积累原始资本,大规模的向海外输出物资,换取大批的白银作为战争储备。</p>
由于有了皇家御器厂和苏杭织造等古代的“超级集团公司”,邓浩楠的太平洋贸易公司在对外贸易上,赚取的利润是空前的。</p>
每次贸易净胜利润从之前的三百万两白银,猛的扩展到了一千万两白银,辽东都督府的财政金库也从之前的八百万两白银储备,增加到了三千万两白银储备,相当于大明财政收入的七倍。</p>
三千万两白银的财政储备,对于辽东都督府上下官员们来说,已经骄傲的没边了,认为当今世界他们是最有钱的政府。</p>
不过,这点财政收入对于邓浩楠来说,依然太少。因为邓浩楠知道,满清入关后,中华大地经过浩劫过后刚刚恢复起来的经济就给满清政府带来了超过四千万两的财政收入,到了康熙年间已经猛增到了八千万两。跟这些相比,邓浩楠认为现在的财政收入还是太少。</p>
“还得赚银子啊!”</p>
邓浩楠从来不嫌银子多的烫手,每每想到大明已经即将进入战乱四起、民不聊生的三十年,他就觉得自己的部将太少、军队太少、武器太少、银子太少、粮食太少、地盘太少……</p>
嗨~人心不足蛇吞象!</p>
邓浩楠嫌银子太少,部下们自然要为领袖分担忧虑了。</p>
天启七年十二月三日,太平洋贸易公司墨西哥贸易船队年底最后一趟贸易归来,一个十分诱人的消息报给辽东都督府总参谋部,第二天这个消息便飞到了北京靖海侯府邓浩楠的书房桌子上。</p>
军情局在墨西哥设立的情报站正式运作,第一份情报就是一个价值连城的消息。情报站经过秘密探查,已经侦查到每年从墨西哥出发,前往菲律宾马尼拉的西班牙宝船队的详细情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