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兵马未动(1 /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p>

倭人了解大唐,但大唐并不了解倭人。</p>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p>

历史上忽必烈两次攻打倭人,固然是天时不利,有飓风为祸,但李晔觉得最大的错误是仓促出兵,对倭人的顽强认知不足,而且派出去的还是二线将领,以及高丽、南宋的降军,诸将内部也有不谐,前期取得的优势,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p>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p>

李晔需要倭国的国情来分析。</p>

现在皇城司派去侦查似乎有些晚了。</p>

一来一去,加上收集情报的时间,至少要一年。</p>

还要征调大军,押送粮草,制定作战计划,选择合适的时节避过飓风期,所有一切加起来,至少两年以上。</p>

不过,王审知对倭国起心思不是一天两天,早在几年之前,便与萨摩国府岛津氏发生摩擦,最终激化为海战。</p>

后又通过海贸窥得倭国虚实。</p>

五月末,王审知派第四子王延丰领使团入长安,汇报倭国国情。</p>

此时的倭国大权旁落于藤原氏之手,醍醐天皇暗弱,上层贵族热衷于宫廷贵族文化,参佛、音乐、游宴。</p>

以藤原时平为首的官僚日渐腐朽堕落,卖官鬻爵,骄奢无度。</p>

与地方庄园主沆瀣一气,搜刮倭人。</p>

跟大唐一样,班田制解体之后,农民大批破产,聚众为匪,倭军毫无战力,听之任之。</p>

地方豪强地主趁机大肆兼并土地,并招募私人武装,利用其扩张势力,逐渐形成武、士阶层。</p>

这个时期的武士只是庄园主的私人武装,虽有一定的战斗力,但也仅限于打打村战。</p>

真正武、士阶层成型,要等到几百年后的江户时代吸收儒家思想之后。</p>

倭国朝廷的情状跟懿宗早期有些相似,黑暗腐朽到了崩溃的边缘,天皇没有任何威信。</p>

李晔记得倭人历史上号称四大怨灵之二的平将门,差不多将在十几年后发动叛乱,打的倭国朝廷节节败退。</p>

倭国这么个情况,也难怪会被王审知惦记上。</p>

至于倭人战力,李晔轻蔑一笑。</p>

当年倭国大化改革二十年之后,国内正处于强盛时期,举全国之力出兵百济,却在白江口被刘仁轨的偏师轻松击败。</p>

如今的大唐,战力也许比不上当年的太宗朝,但跟高宗朝应该相差不多。</p>

经过唐末战火淬炼的唐军,若是打不过腐朽的倭国,以及地方村战的庄园武、士,李晔觉得干脆还不如找块豆腐撞死算了。</p>

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起来。</p>

李晔下令正在积利州训练海军的顾全武以剿灭海贼为由,摸清对马海峡的水情、气候状况。</p>

眼下大唐,其实也打不起大规模战争。</p>

将士们刚刚平定了辽东,难免有厌战之心。</p>

近三十万大军在辽东耗时一年,大唐的府库早就能跑耗子了,已拿不出钱粮。</p>

而目前正在进行金融改革,漠北、辽东还在建城当中。</p>

对吐蕃的战争也在紧锣密鼓。</p>

所以灭倭的主力还是要靠王审知。</p>

他那么大的野心,麾下步卒出自淮西,当年跟秦宗权也死磕过,加上这么多年,在福建大兴海贸,钱粮广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