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到底是为什么
ps:兄弟们,不好意思,这一章的章节顺序号错了,是第387章。
————————————————————————
“……”
陈耕一阵沉默。
陈耕不说话,郭明新和张鹏飞也不说话,两名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就因为不遵守飞行规章条例而落得一残一伤,这个话题实在是让人觉得还有些沉重。
好一会儿,陈耕才调整好了心情,对郭明新和张鹏飞两人道:“我觉得,咱们还是要把r—3350的技术吃透,研究明白。”
郭明新和张鹏飞瞪大了眼睛,等着陈耕给自己一个解释,他们型芯陈耕说这番话绝对不是无的放矢。
果然,只听陈耕继续说道:“咱们先说这台r—3350对咱们的好处,首先一个,莱特‘飓风’r—3350发动机的单缸排量差不多就是3升,通过这台r—3350发动机咱们就可以掌握单缸大排量发动机的燃烧技术和单缸大排量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再配合咱们的5000吨水压机,我认为制造一根能够匹配发动机的曲轴以及相应的活塞两岸问题不大;
有了制造大排量单缸发动机的技术,咱们就可以制造运—5上面使用的发动机了,其实活塞—5的仿制自苏联的阿莎-62、也就是运—5运输机的原型:安—2运输机上面用的那款发动机,其实阿莎—62这台星形气冷九缸发动机也不是苏联自己研发的,是苏联人仿制的美国人的莱特‘飓风9’r—1800发动机,而这架a—1(h)攻击机上面用的莱特r—3350型星形18缸发动机可以看做是两台并在一起的莱特r—1800,咱们掌握了r—3350的技术,想要制造出运—5上面使用的发动机并不难……”
郭明新明显的对陈耕的想法不看好,道:“先不说咱们用几年才能生产出运—5能用的发动机,就算咱们生产出来了也卖不出去啊。”
陈耕诡异地笑了一下:“到时候能不能卖的出去就不是某些人说了算的了,别忘了,咱们可是军队企业,运—5运输机最大的用户也是军方,波兰进口的发动机可不便宜,这花的可是宝贵的外汇,我就不信大家能看着某些人赚钱心里没点儿想法……某些人赚了钱,难道还能上上下下的都打点好?到那个时候,咱们的机会就来了。”
郭明新和张鹏飞对视了一眼,同时点头:“还有呢?”
陈耕道:“还有就是除了咱们的运—5,
全世界可还有很多飞机能够兼容这款发动机,这可都是咱们的市场,另外,如果咱们吃透了r—3350的汽缸制造技术,就可以制造大排量、大功率的柴油机了,有了大功率的柴油机,咱们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郭明新和张鹏飞两人同时点头:柴油机和汽油机虽然是两种类型的发动机,但主要结构上的差别不大,如果润华实业掌握了大容量汽缸的制造和燃烧技术,对于未来发展大功率柴油机而言的确是个非常好的技术储备。
深吸了一口气,郭明新道:“陈经理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快把r—3350这个发动机拿下来。”
略一迟疑,陈耕向郭明新和张鹏飞两人问道:“郭工,张工,我对飞机、尤其是军用飞机这一块不太懂,有个问题向你们请教一下。”
“您说。”郭明新和张鹏飞不假思索的道。
陈耕斟酌了一下,才道:“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咱们掌握了r—3350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再以这架a—1(h)为参考对象,把这架飞机复制出来的可能性高不高?技术难度有多大?”
“您的意思是……把这架a—1(h)攻击机仿制出来?”郭明新不是很确定的向陈耕问道。
陈耕点点头:“不算发动机,a—1攻击机的技术都是美国40年代的技术,机身结构、材料和加工技术应该没什么难的吧?如果咱们要复制这款飞机,技术上应该可以实现吧?哦,对了,咱们可以不用a—1(h)上的折叠机翼。”
对于航空技术陈耕不是很懂,但基于一名汽车设计师的理解,他认为以共和国当前的技术水平,复制a—1(h)攻击机的技术难度应该没那么大吧?而且在陈耕看来,a—1系列攻击机上最有技术难度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发动机,另外一个地方就是折叠机翼,共和国掌握折叠机翼技术要到差不多20年后了,不过那是舰载重型超音速战斗机,其折叠机翼的技术和a—1(h)这种最高时速只有500公里出头的亚音速飞机的难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既然润华实业仿制的a—1(h)已经没有了上舰的必要了,在陈耕看来那个折叠机翼已经没什么用处了:结构复杂不说,还降低了机翼的整体强度。
郭明新点点头:“我大致看了一下,技术上的确不难,材料也只是最普通的钢材和铝材,咱们现在的材料技术和加工工艺完全能解决,不过您做这东西干什么?”
郭明新疑惑不解的向陈耕问道:“现在是超音速战斗机的时代了,谁还会买这种老掉牙的东西?”
陈耕没有向郭明新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把a—1(h)攻击机复制出来,现在国人、包括武器开发人员的思维方式还是奔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去的,飞机唯恐飞的不够高,导弹的速度唯恐不够快,射程唯恐不够远,a—1(h)这种老掉牙的家伙在他们看来绝对是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的东西。他再次向郭明新确认道:“郭工,你说真的?复制a—1(h)难度真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