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战争中,主和派以穆彰阿、耆英等人为主,但这些人虽然属于同一阵营,可毕竟之间也有所不同。
穆彰阿所代表的是道光皇帝的想法,也是“罢战言和”的始作俑者之一,但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这个老狐狸并不是无能无知的人,只不过过于附和道光,怕因为和皇帝的意愿不同,导致失去手中的权利。说起来,也只不过是对上奉承迎合,以保固宠权位的手段而已。从骨子里来说,他这个人开始还是主张抵抗的,更不想看着国家四分五裂,要不然也不会前期默许林则徐开战,现在又接受和珅和曾国藩等人的建议了。
至于耆英,这位爱新觉罗的子孙,不仅和琦善是同一类人,更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国家对外投降政策的第一个执行者。从一开始对洋人的鄙视,又到后来的无比恐惧,他就像是转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弯,简直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把洋人当成自己老子、祖宗一样供着,恨不得处处讨好对方。
这种人,背着国家做出如此苟且之事,现在居然还有脸找托词为自己辩解?大说什么委屈?心寒?这副嘴脸简直就让和珅感到恶心。
“介春老哥委屈了,世人向来眼光短浅,那里懂得介春老哥您卧薪尝胆,暂且忍耐的策略?有所怨言也不为奇嘛。但老哥您放心,您做的这一切,皇上和全天下人都看在眼里呢,老哥您是什么人,大家的心里全清清楚楚啊……。”
和珅拐着弯,似劝似捧地把耆英暗骂了几句,使得耆英大为感动,忍不住老泪纵横,咽呜起来。
长吁短叹好一会儿,耆英才消停下来。这时候,和珅才找着机会,旁敲侧击地向他询问起美丽坚和法兰西的谈判之事。
“美丽国人和法国人的条款已经送到我这了,其实以我来看,这些条款并不为太过,归根到底,他们只不过要求享受和英国人同等待遇。既然我们已经和英国人签过了《南京条约》,再签几个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俗话说债多不愁,一个条约也是签,二个也是签,多签少签我看也没多少分别……。”
“介春老哥,这……似乎有些不妥吧?”
耆英这话吓了和珅一跳,他怎么都没想到作为国家和外国全权谈判的首席代表,居然会说出这种无知的话来。听耆英的口气,仿佛对方开出什么条件,也用不着去谈判什么,一口全答应下来得了。
“这有什么不妥?我看妥当的很!”耆英瞧瞧四周没外人,凑近和珅耳边,轻声说道:“于老弟,你是不知道!这美丽国人、法国人可厉害得很!他们特使已经发出话来,如果不接受的话立即就派兵来谈。你想想,光英国一个国家我们就打不过,何况再来美丽国和法国二个国家呢?要是真的战火一开,到时候闹不好还得割地赔款啊!既然现在他们只要求签订合约,那么早签、晚签也没什么区别,签早了,更能让国家免遭战火之灾,百姓免受战火之苦啊!又何乐而不为呢?”
看着耆英那副嘴脸,和珅胸口一股怒气都快把肺也要给撑炸了。要不是他极力按捺着的话,恨不得站起来就抽他几个嘴巴子消消气。
和珅就着喝酒的姿势掩饰着脸上的愤怒,好不容易让自己冷静下来后,这才摇摇头,淡淡地说道:“介春老哥,您这话虽说没错,但您却忘了一件大事啊!”
“大事?什么大事?”
耆英疑惑不解地看着和珅。
和珅一笑,故意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道:“其实……介春老哥的意思和皇上、穆中堂的意思差不多,但您知道,为什么这次谈判皇上临时却又特意派我来广州协助您么?”
“这……还请于老弟明言。”
耆英的小眼珠转了几圈,琢磨着和珅的话。其实接到和珅要来的公文时,耆英就觉得道光皇帝似乎有些多此一举。既然都已经决定签约了,何不趁热打铁,干嘛还非得再派个人来呢?要不是等和珅的话,这些天耆英恐怕早就可以和美丽国人、法国人谈的差不多了,也不必绞尽脑汁拖延时间,害得自己天天被洋人恐吓,闹得吃不好,睡不香。
“介春老哥!您难道没考虑到皇上和朝庭的体面?”
“体面?”
耆英皱着眉头。
“对!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