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神州飘摇 第十二章 兵端起再离京城(1 / 2)

狗官 夜深 0 字 2021-09-02

 第四卷神州飘摇第十二章兵端起再离京城

左宗棠兵败常州,这消息没能瞒过多久,半个月后就传到了京城。朝廷上下自僧格林沁在天津南大破石达开,形势一片大好,正打算趁势三面夹击,一举破敌的喜气被此事给冲得一干二净。满朝都是弹劾左宗棠丧师辱国、贻误战机的折子,更有些人借此大举发挥,要求咸丰杀左宗棠问罪。

幸好和珅接到辜鸿铭的传讯后,先一步通过兰贵妃之手,给咸丰上了一道密折,详细说明了左宗棠兵败的原因,已及英国人在其中的作用。接到密折后,咸丰虽然对此事大为恼怒,却也无可奈何,只能让和珅以总理衙门之名迅速与各国交涉,并让军机处发文训斥左宗棠,让他戴罪立功,这才使此事渐渐平息下来。

同时,有英国人撑腰的天平天国战斗力锐升,中原战局的天平再次倾斜,整个局面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辜鸿铭回上海后,立即执行和珅所交代的三件要事,积极收集证据,并召集在华各公使召开了记者招待会。没想到,包令在大量事实面前拒不承认,当即恼羞成怒,暴跳如雷。会后,他立即以外交途径,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照会,kang议中国的“卑鄙无耻的诬蔑”,更赤luo裸地提出以武力威胁的恐吓。

包令的所作所为,不仅是他一个人的行为,更是得到了整个英国政府的默许。辜鸿铭在欧洲各报发表的文章,虽然引起了很多人注视。却因为英国人在政治利益上地驱使和贪婪,最终没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在国际上丢了面子的英国人,不顾欧洲战火已起,居然从印度抽调了二千士兵,搭载五艘军舰向广州驶来,企图用武力来挽回脸面。

消息传来,满朝皆惊。咸丰顿时慌了手脚,几日商谈后。居然一意孤行,并下达了一条荒唐的圣意。

“此次已开兵衅,不胜固属可忧,亦伤国体;胜则该夷必来报复,……当此中原未靖,岂可沿海再起风波……以朕看,还是着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与英夷议和为上。”

“皇上。此事万不能如此而决,英夷向来贪得无厌,不战而和,定会得寸进尺!”

肃顺连忙在一旁劝止,和珅、奕訢、倭仁等在此事上意见一致,都要求让咸丰力促两广总督叶名琛加急备战,以御敌广州海外。

“诸位爱卿,朕何不知英夷如狼似虎?但如今内外交困。长毛未灭,需集中军力镇压各省之乱。多年战乱,国库空虚,军饷难筹。英夷此次只不过是找借口向朝廷提出更多要求而已,尚不至于危及社稷。两难之下取其轻,暂且答应英夷所求。等长毛灭后再缓缓图之。”

咸丰是一脸的无奈,忧心忡忡。

“皇上万万不可!我朝乃是天朝上国,未战就向夷人认输交涉,实是有失我天朝威仪。以奴才之见,此仗就算是输也得打一打,断然不能丢了朝廷的脸面!”倭仁不甘心的磕头权道,并要求咸丰把自己派去广州,以文弱之身以抗英队。

“爱卿年事已高,又从未经历兵马,朕如何能把你送去虎狼之地?爱卿之意朕心里清楚。但眼下战也是败。不战也是败,又何必多此一举?还不如保全实力。以图往后。”

“皇上!不战而败,这天下人将如何看待我大清,又将如何看待皇上啊!”倭仁痛哭流涕道:“广州乃两广重地,有虎门各炮台把守,固若金汤。当年林公经营广州,英夷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未攻下,而今英夷只有区区两千兵马,只要叶名琛牢守广州城,勤勉以尽王事,定能击退敌兵!”

和珅也在一旁劝止道:“皇上,倭大人说地对,此次英夷无端出兵,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反感,有消息从上海传来,英夷本想照会法、美、俄三国,建议联合出兵,但被各国拒绝,此为师出无名,必会失败!加上如今欧洲战火已起,英夷在远东抽调不出更多兵力,想以这区区两千人想打下防守严密地广州,实在是困难得很,就算攻下也必然无法防守,最终也会徒劳而退。”

和珅话音刚落,恭亲王奕訢立即证实了和珅的话,也提议战为上策。

瞧着各位重臣异口同声督促自己开战,咸丰不由得犹豫不决。从心底里来讲,他实在是想教训一下这些洋人,以报当年道光皇帝兵败割地之仇。但是,洋人的恐惧和太平天国对自己所掌握的这个国家的巨大威胁,却又让他怎么都下不了这个决心。左右为难之下,宁可息事宁人,也不愿意冒险打上一仗。

“朕是担心……万一胜了,英夷再派兵报复将如何是好?”

“皇上!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不论是输是赢英夷都不会轻易罢兵,那还不如打上一打,也好过束手就擒。”肃顺是最懂得咸丰的人,听他的口气似乎有些松动,连忙说了一句。

咸丰皱着眉想了半天,这才犹豫地点了点头,让人拟旨给两广总督叶名琛,要他以战促和,严密防守广州,不得轻启兵端。

这道圣旨让各人哭笑不得,到这种地步咸丰还想着和谈地事。两广总督叶名琛虽然是朝中老臣,却也是个油滑小人,如果咸丰以严厉的口吻要求他守住广州,为了自己的小命前程,他或许会奋力一搏。但咸丰这道圣旨下来,摆明了给叶名琛留了一条退路,以叶名琛的性格,这广州之战究竟会有什么结果,谁都难以预料。

“就这么办吧,八百里加急。速速送往广州。”取过写好的圣旨看了看,咸丰似乎非常满意自己地主意,把它随手交给了肃顺。

瞧着这一幕,和珅心中暗暗摇头,国家有如此这么一个既无能又懦弱的皇帝,任凭自己有天大的本事也办不出事来。留在京城地时候,他本想依靠京城的权利与南方呼应。完成自己的改制步骤。

可没想到,都快半年过去了。除了升了官,再弄出个总理衙门来,依旧是一事无成,而且还被英国人趁自己不在上海的时候暗中搞了手脚,一下子就搅乱了已经稳定下来地局面。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留在上海呢,暮气沉沉的北京除了夸夸其谈。争权夺利之外,哪里能干得出事来?再加上各方面地钳制,和珅觉得是步步艰难,既然如此,何不早日抽身而去,免得将来在这泥坑中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