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章 当家不易(三)(1 / 2)

 第二天,李靖天果然让李贵去了趟祖宅,差不多一个时辰后,便带着一对四十岁左右的夫妇来求见王绮芳。</p>

“老奴李二奎给大少奶奶请安,这是老奴屋里的,您叫她李二奎家的便是。”</p>

李二奎头戴乌色的短脚幞头,穿着一身靛青色的细棉长袍,脚上蹬着一双八成新的粗布厚底布鞋,他跟着李贵来到堂屋,束手低头,目不斜视,只是用眼角的余光扫到堂上右侧的八仙椅上端坐着一个银红色的影子,他料定这便是大少爷新娶的大少奶奶,忙撩起衣摆跪倒在地,谦卑的向王绮芳请安。</p>

李二奎身后跟着个妇人,只见她梳着回鹘髻,发髻两侧分别戴着一只赤金镂空花簪,看款式像是前些年的旧样子,不过成色还不错。身着雨过天青小袖褥衣、杏黄色齐胸印葡萄穿枝花纹的长裙,低眉顺目的跪在李二奎半步远的位置,脚边还放着一个灰褐色的粗布包袱。</p>

她听完李二奎的话后,忙叩了个头,语速较快的说道:“奴婢李二奎家的见过大少奶奶,大少奶奶万福金安。”</p>

“李管家无需多礼,李贵,给大管家和李家娘子搬个鼓墩,咱们坐下说。”</p>

王绮芳一边客气的说着话,一边打量着李二奎夫妇。看到他们夫妻举止中规中矩,嘴里说着感激谢恩的话,但脸上并没有太卑微的表情。想想倒也可以理解,能得到国公爷的信任,留下来帮主人看守祖宅,定是个极有能力且忠心十足的人。</p>

另外,李二奎是在京里当差,背后是辅国公府,饶是个奴才,因主人的缘故,往来的也多是达官贵人、世家豪门,仪态若是太过谦卑也不成,那会失了国公府的面子。</p>

唔,守规矩,尺寸又拿捏得好,果然是个不简单的。</p>

李靖天能想到他,也不是没有道理。</p>

王绮芳打量李二奎两口子的同时,对方也在悄悄的观察她。</p>

尤其是李二奎家的,她听到王绮芳让她起身的时候,并没有立刻站起来,而是语气中带着些不安,解释着什么:“多谢大少奶奶。早该来给大少爷和您请安了,只是前些日子城外的庄子出了些事,奴婢跟着李二奎一起去庄子了,前儿晚上才回来。听说大少爷和您进京了,本想立刻来给主子请安,只是天色已晚,坊门关闭。奴婢夫妇也担心打扰了主子休息,这才斗胆没来问安。”</p>

“嗯,我听说了,”王绮芳知道李二奎家的并没有说谎,他们刚进京的时候,老宅留守的一个管事听到信儿后马上就赶来请安了,顺便提了提李二奎夫妇的事儿。</p>

不过,知道是一回事儿,由当事人亲口解释则是另一回事儿。</p>

王绮芳点点头,笑着说道:“大少爷也说了,李二奎是李伍老管家一手调教出来的,最是懂规矩、知进退,国公爷让你接任大管家之位,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呵呵,忙正事要紧。你们心里有没有大少爷和我,不在这点儿虚礼上。”</p>

王绮芳知道,李二奎家的解释这些,无非就是想表明自己夫妇并不是那等捧高踩低的人,不来平康坊请安,并不是听说大少爷失了世子之位,而是的确有要事在忙。</p>

毕竟,李靖天不是被国公爷赶出家门的逆子,即使不当世子,也是李家的大少爷,国公爷的嫡长子,现任世子的父亲,李家正儿八经的少主子。</p>

听了王绮芳的话,李二奎家的眉间微微皱了皱,心里一沉,暗道:咦,不是说大少奶奶不懂府里的规矩,特意让他们夫妇来帮忙的吗,可如今听她说话的语气,并不像个没用的人呀?!</p>

想到这些,李二奎家的心里藏了小心,规规矩矩的行了礼,拿了包袱,斜着身子半边屁股挨在鼓墩上,静等主人的吩咐。</p>

“对了,庄子上的事处理好了吗?若是农事上的事,我这里有经验极为丰富的管事,可以让他过去帮忙。”</p>

轻轻敲打了李二奎家的一记,王绮芳秉承打一巴掌再给个红枣的原则,忽然变了语气,笑眯眯的说道。</p>

“多谢大少奶奶关心,托主子的福,老奴已经都处理好了。”李二奎也听到了王绮芳刚才的那番话,知道这位大少奶奶并不是性子软的人,麻利的站起来,更加小心的回答道。</p>

“嗯,那就好。”王绮芳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茶叶梗儿,故作随意的问道:“我今天为何叫你们来,想必李贵已经告诉了你。东西带来了吗?”</p>

“回大少奶奶,老奴都带来了,”李二奎从老婆手里接过包袱,双手捧着递到王绮芳近前,道:“这是当年老爵爷和公主商议着制定下来的家规,还有京里祖宅近五十年的账册、旧例,请大少奶奶过目。”</p>

公主?王绮芳楞了下,哪个公主?难道李家还曾经娶过公主?</p>

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她冲着紫株扬了扬下巴,“很好,有劳大管家了。”</p>

“不敢,老奴是李家的世仆,自先曾祖父起就伺候老爵爷,给主子办事,那是应当应分的事儿,不敢道劳。”</p>

李二奎将包袱交给紫株,继续跟王绮芳回禀道:“陈嬷嬷昨儿家去了,老奴已经派人去接,估计中午就能到府上。如果大少奶奶有急事,不如吩咐给老奴家里的,她虽笨拙,但好歹也能做些活计,也能帮大少奶奶分担分担。”</p>

李二奎说话的当儿,王绮芳已经打开了包袱,拿出放在最上面的一本薄薄的册子,册子包着湖蓝色的绸布封面,扉页上用极为秀气的唐楷书写着四个大字‘李氏家训’。</p>

翻过扉页,是家训的正文,每一页都用唐楷书写着几行字,王绮芳读了第一页,‘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p>

她只觉得这句话好像在哪里听过,接着又翻到第二页,‘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p>

噗~~</p>

这位李爵爷也真够、真够,怎么说,他老人家也忒不客气了,一百年前就剽窃了朱柏庐的名作,让人家原作者情何以堪?</p>

“大少奶奶?”</p>

李二奎说了半天,都不见王绮芳有回应,偷眼瞟了她一记,见她正入神的看着‘家训’,忙解释道:“这本家训是老爵爷口述,公主亲笔誊写的,是李家的传家之宝,这本是拓本,原本珍藏在国公府的藏书阁。大少奶奶若是喜欢,可以留下来慢慢研读。”</p>

这可是李家的不传之宝呀,很多家族都知道老爵爷留下一本治家恒言,费尽心机想拜读。只是他们也不想想,李家的家训岂能让外人借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