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2章 仁肇来也(1 / 2)

逍遥侯 大司空 0 字 2021-08-09

 今天的进攻,是实际意义上的总攻,总攻的最高指挥官是廖山河。

成都的北门外,汉军的军阵,仿佛红色海洋一般,一眼望不到头。

在汉军军阵的最前方,耸立着一百余门六磅火炮,青黄色的炮管,笔直的指向成都北门的城墙。

还是老规矩,炮军都指挥使李永堂,依然负责临敌的全权指挥。

没办法,训练一名合格的神炮手,实在是太难了。神炮手,不仅需要有文化,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基础必须好。

在这个时代,能够熟练使用加减法的人,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提,计算抛物线,计算弹道的偏差,计算风向对弹道的影响了。

当然了,李永堂也训练了一批准神炮手,临战之时,这些人一人指挥一门火炮,专门轰击城门洞。

据李永堂所知,成都城的北门、西门、南门和东门,都有瓮城的保护。

也就是说,即使是炮弹轰开了外面的城门,大军也不敢冲进瓮城里去找死。

那么,进攻成都的计划,显然是要作出调整的。

按照李永堂拟定的进攻计划,先集中有数的神炮手,轰开瓮城的门。

然后,再集中所有的火炮,以二十门火炮为一组,分为六组,依次推上去,轰击城墙上的同一个位置,直到轰塌了为止。

完全精确的轰击,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将炮弹的落点,控制在一定的误差范围以内,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实际上,以李永堂丰富的轰击经验,他心里非常有数,这么多的火炮集中猛轰,城墙的垮塌仅仅是时间问题。

运气好的话,几个时辰便可以轰塌了。若是运气不佳,顶多也就是三天了。

若是三天之内,还轰不垮城墙,李永堂干脆找块豆腐撞死得了,活着也没啥意思了。

李中易骑在“小血杀”的背上,透过单筒望远镜,默默的注视着炮军们的一举一动。

火炮,虽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兵器。但是,此次伐蜀,因为蜀道特别艰难的缘故,李中易只是带上了6磅炮,而不是真正的攻城利器——12磅炮。

主要是12磅炮,实在是太过沉重了,一门炮重约一吨,就算是带着上了路,也难及时运送到成都城下。

所以,李中易宁可携带一百多门轻便的6磅炮,也没带上沉重的12磅炮。

另外,在军器监火炮坊内,24磅的重型火炮,也在有条不紊的研制之中。

将来,利用水师登陆安南的时候,一艘大战船上,装载着几十门,甚至是上百门24磅火炮,那简直就是海上无敌的存在。

在这个没有安全套的年代,只要是和平年代,每隔二十年,人口就会多出一倍,且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口大爆炸,导致的土地不够分,粮食不够吃,始终是个天大的隐患。

若想彻底的打破王朝不足三百年的治乱循环的死局,除了采取极其严厉的抑制土地兼并的国策之外,更重要的是,开拓海外的粮食生产基地。

别人肯定不清楚,李中易却是心里有数的,就在大汉朝的南边,面积狭长的交趾、土地肥沃的暹罗以及民风纯朴的高棉,这些可都是随随便便就一年三熟的宝地啊。

别看大汉朝如今的疆域不小,实际上,江南、荆湖和两广地区还没有全面开发出来,全国的可耕地面积并不大。

自从秦汉之后,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已是如王小二过年一般,一年不如一年。不然的话,唐朝灭亡之后,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也不至于抛弃了长安,或定都于洛阳,或定都于开封了。

中南半岛上数国,国土面积都不大,但是,粮食产量却是惊人的高。

这个时代的人们,受固有的地理环境影响,并不知道一个惊人的事实:从海路登陆安南等地,其实是武力打击最快捷,也是成本最低的征服手段。

巧合的是,李中易拥有当今世界上,最为庞大,也是最为强大的水师力量。

当初,东征高丽的时候,李中易借用的就是水师的力量,一举荡平了高丽国内的反对力量,把高丽国变成了中原帝国实际控制下的殖民地。

高丽国,不过是进攻倭国的跳板而已,就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而言,其实远不如物产丰富的安南诸国。

只要掌握了粮食的主产地,整个大汉帝国就有了足够的资本,养活更多的人口。有了更多的人口后,就可以祸水东引,持续不断的向海外地区,进行实实在在的疆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