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明鉴!”</p>
“还有一的是,江南的官员们将朕派往南方的臣子都弹劾了,看样子是要一网打尽!”</p>
“陛下的意思是”</p>
“朕没有别的意思,他们都是朕的臣子,朕不会偏听偏信的,但是若有人要强压朕委派的官员,朕自然不会坐视不理。”</p>
“那皇上打算怎么处理?”</p>
“成爱卿,你有没有现南京六部的奏折少了一个人的奏折!”</p>
成基命一想,省悟过来道:“陛下是南京兵部尚书钱象坤的奏折?”</p>
“嗯,案情的奏折是钱象坤他们联名来的,但是其他大臣都附折弹劾陈文一等人,身为南京六部的领头大臣,他没有理由不上奏禀报当中生的情况。他的奏折到现在都还未来,真是有些奇怪!”</p>
“陛下可等钱尚书的奏折到了后再下旨意处理如何?”</p>
“嗯,就这样吧!”</p>
除了等钱象坤的奏折,我更想知道陈文一等人来的密奏会些什么。成基命走后,方正华很快就去把这几日收到的密奏拿了过来。我一一看过之后,眉头不禁深皱起来。沈缜、钱兼益的密奏只是按着案情叙述了一遍,陈文一跟李原吉的法却跟案情相反,认为黄宗羲可能被人诬陷。而捕风营的回报则是坊间传闻,大体跟案情差不多。</p>
一时间我也看不出头绪,但是我却不能将案子这么快押回京师来审。如果黄宗羲真是杀了人,我必会将黄宗羲正法明典。但如果黄宗羲是被人陷害,那么我命大理寺审清楚了,朝野内外也会是因为我要保住他们而翻的案。御史们必然会集体上书,而审案的官员也会遭到怀疑,案子会波及越来越大。这不是我想看到的,立储的事情还没解决,黄宗羲犯案只会让言官们找到更多反驳新政的借口。要不是陈文一等人是我的心腹,我都会将他们快刀斩乱麻的放弃了。我将陈文一他们放置到江南,一切都是为了以后的改制,江南尾大不掉的局面必须改变。但是现在怎么会给人一锅端了呢?!</p>
是了,魏行之他们上奏折要求立储引起风波,然后黄宗羲案子就了,怎么会这么巧合?!他们就是要我尾不能兼顾嘛?!不过,还是自己多心了吧。魏行之是一个耿直的御史,肯定不会搞什么诡计,而且他是因为荧惑犯太微才要求我立储的。就算有什么人要搞诡计整黄宗羲他们,也绝不会猜到荧惑犯太微这么准确。</p>
真是头疼!!</p>
不过两天以后,钱象坤的奏折让我解决一个大问题。他详细的讲述了黄宗羲案件中存在的破绽,以及他的现。这让我大大的放心,立刻下旨给南京都察院,要求都御史陈于廷主持重审。而奏折中的另外一个要求我也准了,呵呵,想不到大明的奇女子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个好现象!</p>
我布旨意让南京都察院重审,京师各部官员除了稍微有些吃惊外,倒没有什么反对意见。至于御史们则被我的话全部驳了回去,没有调查就没有言权,你们御史都是坐在京师听人所言而已,没有必要再浪费奏折。</p>
至于立储的事,因为我已经答应了早晚会立炜儿为太子,而内阁大臣跟六部大臣跟我在这件事上已经有了默契。很多官员已经没有提起这件事,就算个别言官还在喋喋不休,也给我将他们压了下去。而钦天监的官员们则有的忙了,因为明刊号外举出荧惑犯太微的种种预测不对,礼部要求他们尽快核对准确,重新确认荧惑犯太微预测何事。是以钦天监的大官员都在忙这个事情,只有监正汤若望因为是西人才免于日夜翻读以往的天文历书。</p>
过了数天后,立储的事情总算平复了下去。御史们没有闹出什么风潮来,外官更加不敢乱上奏折。我知道成基命他们会帮着我把这件事搞定,所以我开始继续被中断的计划。</p>
</p>
这日,我宣孙承宗入宫觐见。</p>
“爱卿,你帮朕看看这两个人选如何?”</p>
“李继贞跟孙传庭?”</p>
“就是他们两个!”</p>
孙承宗有些迟疑道:“皇上是打算用他们?”</p>
“扩建三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