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报纸(1 / 2)

异世明皇 半介过客 0 字 2021-09-22

 经过明刊几个月的讨论,即使是既得利益者的读书人对于官绅一体纳粮的反对声也没有这么大了,因为明刊不是单纯讨论官绅不纳粮的缺漏,而是进一步宣扬读书人所应有的道德品格,而不是为了些许面子让朝廷财政存在这么大的漏洞。这种又捧又推的舆论导向让读书人里头生了分裂,后续的争吵跟讨论逐步演变成了各地的学子的交锋,铭心堂的主编们反而作壁上观了。能够有人分担压力,这是他们乐于看到的。</p>

当然,朝廷也不是一味的要压低官绅阶层,毕竟国家是要靠他们来执政的!新一期的明刊表了贺逢圣的署名文章,提出了限制免税田地的折中办法,既可以保证朝廷的新政,同时也可以维护官绅们的等级地位。文中更是大力呼吁读书人不要为了些许的利益而背弃儒家的道义,重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等等的品格。</p>

这篇文章一出就引起巨大的反响,特别是官场上的官员们,贺逢圣何许人?!没有皇上的默许,明刊能表这样的文章吗?!机灵的官员已经开始起草官绅一体纳粮的奏折,每一次改革何尝就不是一个机会呢?从前头的经验来看,皇上改革是不会退缩的,那些阻扰的官员往往是闲置到一边,而皇上用开的改革官员却是一升再升,所以此次赋税改革,不知多少人都在望着,至于损害的那利益,真等做了官,又何必再去在意那田税!</p>

贺逢圣的文章前半段改变了官场的导向,后一段却是引起了许多保守读书人的共鸣,特别是恪守儒家传统的旧派读书人。右侍郎刘宗周亲自撰文《道德论》表在明刊上,刘宗周已是当时大儒,他的倡议自然引起了更多人的附和。只是批判的观逐渐生转移,某些有心人则是将话题放到了德才之辩的老问题,有的则是抨击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去经商这种有辱斯文的行为。</p>

这些话题的辩论不单单是在明刊上,私下间也越来越多的讨论。贺逢圣有心虚的站在下角,皇上正拿着一些铭心堂收到的投稿。这些投稿并不是不好,而是明刊章幅有限,有很多稿子都登不上去。虽然贺逢圣跟几个主编都草草看过一遍,但还是怕哪个想博名声的狂人些悖论之言惹恼了皇上,所以贺逢圣眼巴巴的看着皇上的神色,直到皇上将稿子放在书案上,他心里才松了口气。</p>

“皇上,这些讨论已经出了明刊收录的范围,所以就没有刊登,所以”</p>

我摇摇头道:“这些也代表了不少人的心声,让他们多讲讲道德修养也不是什么坏事,朕虽然唯才是举,但也不是不注重品格!”</p>

“那”</p>

我敲了下那堆稿子道:“这些里头挑些好的出来,该表的就表,不然刘老夫子又要找朕的麻烦了!”</p>

刘宗周为人较为保守,所以对于我的新政持保留意见。我也不为难他,所以让他去管住礼部的科举这一块,他这样的人对着温体仁最好了。这些年刘宗周专心治学,倒是在朝野名声大振,在读书人中很有人望。而他在科举这件事上也相当持正,基本没有因为进士的名单生争论。</p>

贺逢圣拿着一堆稿子走了,方正华才轻步走了进来。</p>

“皇上,这是王公公来的密函!”</p>

“哦!”我瞧了一眼打着密折戳印的密函,顺手接了过来。王承恩这些年都在大明各地奔波,他负责的地方情报收集倒是相当尽心。一般的情报自然无需亲自交到我手上,王承恩特别递上来的,要么紧急重大,要么就是我特别嘱咐过的。</p>

我拆开看了一眼,不由眼睛一亮!想</p>

不到啊,想不到我将密函放到了一边,沉吟了一下道:“收回去吧!”</p>

方正华有些疑惑道:“皇上,这是王公公特意传来,只怕”</p>

我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有人想模仿我们的明刊而已。用不了多久,朝廷自然会有人上奏的,到时候再议!”</p>

方正华不由惊道:“模仿明刊?岂非大逆不道?!”</p>

我望着大惊怪的方正华道:“没这么严重吧,不过是一些人办了份报纸!”</p>

方正华见皇上这么,他自然不好接话,何况内侍也不能干政!</p>

对于其它报纸的出现,我倒没有觉得什么意外。因为就算是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中,明末也出现了一份自办的报纸,就是复社在金陵大会后复社自行刊印的金陵刊。现在被我影响得大有改变,第一份报纸出自铭心堂。既然南方有人要办报纸,就让他们去办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