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四一年
这些都是促使英国人民这时“拼命苦干”的心理气氛。(顶点小说手打小说)在工业生产战线上,丘吉尔有欧内斯特?贝文为副手,贝文对最后胜利所作的贡献,甚至可以同丘吉尔相提并论。丘吉尔在他生平的这一阶段,全然超越了党派政治的障碍,而贝文在丘吉尔的联合政府里所起的主要作用,正同首相一样,是作为一种象征,在全国范围内把政党间的分歧暂时搁起,以使全国的力量联合起来。自战争爆发后,工党虽然忠诚地支持张伯伦政府,但是并不对它表示钦佩或信任。而只要工党的代表还未参加政府并担任一些最重要的行政职务,英国就休想联合全国的力量来“拼命苦干”。贝文并非毕生都当议员,他对国际事务一向也不特别关心。1935年的阿比西尼亚危机,才使他意识到国际事务的迫切重要性,后来,又由于他以联合王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出席了1938年9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一个讨论英联邦事务的非正式会议——那时正是希特勒硬要英法两国同意他提出的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条件,全世界处于战争边缘的当日——他对国际事务就更重视了。贝文本人出身工人,他献身于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在这方面,他不仅获得工人弟兄们的信任和拥护,而且还博得反对他的人们的尊敬,因为他为人忠实、坦率、勇敢、果断,最重要的是他喜欢采用说理和协商的方式,根据一件事本身的是非曲直来说服对方,但是当他看到除了斗争别无他法时,他也决不逡巡畏缩,这是一个性格坚强的人的特点。他五十九岁时由工会活动的场所调到内阁工作,不久就显出他具有政治家的本质。贝文作为丘吉尔政府的劳工与军役大臣,肩负着处理1940年5月22日的联合王国紧急授权法令中有关动员人力这一棘手问题的重任。经大臣们建议,这项果断的立法措施授权英王
在咨询枢密院后,制订这样的国防条例,规定为了保证公共安全、保卫王国、维持公共秩序,或是为了有效地进行英王陛下可能从事的任何战争,或者为了继续提供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资或劳力,只要英王认为有必要或需要采取权宜措施时,可要求人民把他们本人、他们的劳力和他们的财产全部交给英王陛下自由处置。
这项法令于一天之内在上、下两院逐级通过,而且为公众所接受,公众不但处之泰然,而且还衷心感到满意。可是,英国政府能获得这些权力是一回事,如何来实际使用这些权力又是一回事。贝文的成就在于,他能尽量采用说服而不采用强制的办法,取得了巨大的、必不可少的效果。在联合王国,也许没有别人能做到这一点。自丘吉尔而下,贝文的成就是任何一个英国政治家为了赢得胜利所能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他能有这样成就,是因为他既能使公众信任他,又能在一系列艰巨的工业谈判中尽人之常情,他巧妙地把这两种特长结合了起来。
至于丘吉尔班子里的其他成员,这里只举了C?R?艾德礼、安东尼?艾登和赫伯特?莫里森,而没有提到其余的人,希望不要因此而引起不满。
英国历史中的这一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这一章——在这段时期里英国是独力作战的——结束得很顺利,所以如此,并不是由于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作了什么特殊努力,而是由于英国的敌人的行动自取灭亡。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同年12月7日,日本接着袭击珍珠港,这样一来,英国就不再感到孤独无援,而是成为一个大同盟中的一员了。
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带头行动起来,其迅速和果断正象他在1940年5月和6月采取行动时那样。那一天,德国人于凌晨四时进犯苏联,丘吉尔在晚间九时就宣布:联合王国政府已经决定,根据凡是抗击纳粹帝国的任何个人或任何国家都将得到英国援助的原则,它将竭尽所能给予俄国和俄国人民以援助。
随着德苏战争的爆发,欧洲大陆再次出现了一个战场,而德国也再度使自己陷入两面夹攻的境地,正象它在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时所预料的那样,这一次向东方的进犯将会导致英法两国同它交战。在那次战争的第一阶段,大陆上的东线在9月底前已经荡然无存,大陆上的西线在1940年5月和6月间在几乎同样短促的时间内也被消灭。这些惨遭蹂躏的经历使英国人民认为,欧洲大陆的任何国家,只要德国想要进攻,就会象波兰和法国一般以同样的速度落到同样的下场。因此,1941年6月22日那天,在英国有不少人无可奈何地预料将看到德国的摩托师在六星期之内开进巴库和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的可怖景象。但是这些英国旁观者却没有认识到,希特勒的战争机器象拿破仑的一样,只能用在那些面积只有欧洲大陆上的一个半岛这样大小的国家里作战,而在俄国的辽阔无际、荒无人迹的国土上,希特勒的坦克正同拿破仑的步兵一样,如果要想再象过去在欧洲的几次胜利那样,进行决定性的打击来达到最终的目标,就一定要遭到挫败。直到1941-1942年之交的那个冬天来到俄德战场以后——尽管这时俄**队已经损失惨重,而且还作了长途撤退,但是他们仍然存在——英国人民才开始领会到丘吉尔在上一年夏天的作战季节迅即欣然把俄国人当作战友来欢迎的重要意义。
由于德国未能以一个战役来征服俄国,而使那些与俄国人协力作战的英国人感到出乎意外的宽慰。但是,在1941年将近年终的时候,有不少英国人却追忆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终究在第四个战争年头的战役中打败了俄国人。因此,虽然这次也象上次那样,俄国人没有在第一年内就垮掉,但是他们这时反复取得的这种消极成功,显然并不能保证在最后赢得共同胜利。但是当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了美国后,英国人一听到这个几乎难以置信的消息,却很少有人不立刻就认为,日本采取这种自取灭亡的行动,等于宣告德国和它自己最后必败。那天晚上,英国一般的人,例如本章的作者,都能睡得很熟,“不需要寻求什么美梦”,正象丘吉尔在1940年5月10-11日午夜几小时内睡得那样酣畅。丘吉尔记载自己在那个不朽的时刻的感受时写道,“事实胜于梦想”。而在1941年12月7日这一天,他的想法则是:“我们终于赢得了胜利……我们的历史不会结束。”
就战备工作的完成程度而论,英国远远不及它的主要敌手德国。自从纳粹党在德国执政以后,就一直把德国的资源有意识地用来准备未来的战争,到1939年9月,军事、经济和行政方面的准备工作已经达到非常高的程度。国家的经济已经完全动员起来准备打仗。早在1936年,劳动力已感显著缺乏,在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国家强行加以控制,以保证将这些增长的收入专门用于战争目的,而不是用于增加人民的消费。在行政方面,战备工作也进行得很好,已经建立起一套经济管制体制,一旦爆发战争,无需经过什么变动就可照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