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三章 吃里扒外(1 / 2)

 几个呼吸之后,一道魁梧高大的人影显化出来。</p>

正是常昆。</p>

清虚子忙拱手作拜:“清虚子拜见东岳大帝!”</p>

常昆望着远处天空,闻言摆了摆手:“不必多礼。”</p>

随后目光落在旁边树林:“那书生,还不出来。”</p>

清虚子吃了一惊:“有旁人?”</p>

便见一书生抱着书囊战战兢兢从一棵大树后走出。</p>

清虚子不禁道:“怎还有个书生?”</p>

道:“你是哪里来的书生,怎跑到这荒郊野外来?”</p>

他本身修为浅薄,灵感不足,没能察觉到书生的存在。此时才知道竟有旁人见了之前一切,心下有些懊恼。</p>

休说天帝敕令割裂非凡于凡俗之外。便是数百年前未曾有这道敕令时,真修也少有在凡人面前显圣的。</p>

要令凡人只相信自己,那便要令他们不相信超凡。</p>

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一心求神拜佛,才能发挥出更多的主观能动性,迎接人道盛世的到来。</p>

</p>

书生战战兢兢,不能不心中畏惧。</p>

读书人想得多,心想,这世间既然有神怪存在,那么为何人们都当只是传说?总有人见过吧?难道都被灭口了?</p>

他心思一起,常昆便笑了起来:“这小子想多了。他以为你要灭他的口。”</p>

清虚子一听,哑然失笑:“还真是...想的太多。”</p>

道:“且不说帝君当面,单说这人命关天,小道又不是什么穷凶极恶之辈...”</p>

他摇了摇头:“那书生,你姓甚名谁?”</p>

书生听两个这里说话,言语间似不会把他怎样,稍稍镇静了不少,闻言忙道:“学生谈以训,海宁人。因屡试不第,转立志书史...”</p>

这书生是浙江海宁人,姓谈,名以训。他这里倒豆子似的,倒了个底朝天,把自己来历根脚说的通通透透。</p>

他家里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父亲是个酸秀才,一辈子没考上举人。家里又穷困,他自己学于父亲,考上了秀才,但出不起束脩,拜不了名师,以至于屡试不第,也没能考上举人。</p>

后来家中变故,熄灭了继续科考的心思。待处理完家中事,便立志书史,要把大明朝写在书本上,传于后世。</p>

早前去京师,意图得到各种资料记录,求爹爹告奈奈,也没人帮他。只好行走天下,穷搜各地记载,要编入史书之中。</p>

这里走到陈仓,疲累之际,寻了那土地庙休息,才见着这回事。</p>

常昆闻言,不禁道:“你以孱弱之身,在这兵荒马乱之际,行走天下穷搜资料,也算是志气难得。齐国太史冒死直笔,汉太史司马迁、晋太史董狐皆于厄运之中成就史书,史家当如是也。不过你若要搜罗资料,不妨再去京师,卢象升当不会拒绝于你。”</p>

谈以训早前去京师时,还是崇祯时候。他离开不久,卢象升起兵,占了京师。新朝自有新气象,而且也的确应该为前朝著史。料来谈以训再去,当不会被拒之门外。</p>

不等他回答,常昆又道:“你今日所见者,最好不要流传出去。人当自强,而不能寄托于神佛仙魔。不能教百姓知道有超出凡俗的存在,这里面的道理,你要明白。”</p>

言罢对清虚子道:“卢象升已是无事。此间颇有些事,我来亲自处理,你自回去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