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庞大计划(8000字章节,战略透露)(2 / 2)

苏联英雄 血蝠 0 字 2021-09-22

瑞士还是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的主要地点,瑞士银行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p>

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是通过瑞士银行进行,在瑞士银行的“帮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p>

对于此,纳粹德国帝国银行副行长曾经非常干脆地说:“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p>

这一切还只是那些“中立国”违反“中立”的一部分行为,而苏联就根本没从那些国家身上获得什么战略利益,除了提供了些情报人员能够活动的空间——林俊可以将其归纳为战时同苏联的敌对国家、纳粹的帮凶!</p>

1907年海牙第五公约规定了陆战中的中立规则:中立国的领土、水域和空域不能做为战区,交战国的军队不能通过这些地区。中立国无权向交战各方提供武器、弹药和其他军事物资……对于林俊的计划来说,这就足够了!</p>

既然成为了纳粹不折不扣的帮凶,不管是什么原因,就要有将来承受苏维埃怒火的意识!</p>

世界社会历来是以拳头说话,战争只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文雅一点的表述就是“理由”:那些国家都成了纳粹的后勤基地、运输通道,理由足够了!</p>

不过林俊也没头脑发热的要在所有欧洲国家实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那不大可能,而是“因地制宜”、根据各国特色来具体实施,“拉拢”、“改造”等等方法区别对待。当然,对于那些芝麻绿豆大小的国家,比如什么列支敦士登和摩纳哥,就没存在的意义了,那些所谓的国家根本就是人类社会的毒瘤!</p>

什么是林俊实行这一计划的后盾呢?上千万官兵的强大红军和他身后强大的苏联!当一个人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支持时,就有可能实现那样的庞大计划而无所顾忌!</p>

接下来是对于亚非拉的政策,林俊是要在将来广泛的支持其民族解放运动,将其牢牢地团结在一起,对抗帝国主义国家集团;而对魂牵梦绕的中国,林俊更会将其支持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一个强大的中国和苏联在地球上背靠背团结在一起,这个世界上就再没有一股势力能够实质性的威胁到共产主义事业了!</p>

现在西班牙师的覆灭,对于那些法西斯仆从国都会是一个警告,林俊希望因此而能减轻红军的正面压力,不过这会不会变成现实还需要走着瞧。</p>

目前单靠苏联彻底打败第三帝国还极端艰苦,而更难的是林俊的全盘计划的实现。历史的原因和世界局势的微妙变化甚至是逼迫,让苏联在前期做的一些事并不得人心,更不用说帝国主义国家和二战将来可能出现的进程对其计划的干扰、甚至是决定性的干扰!</p>

为此,林俊甚至和斯大林等统帅部成员在前段时间做出过一个有违作战规则、危险的决定——在日本对美国实施武力之前,“红色旋风”就不能结束!</p>

“相持”!“相持”!还是“相持”!要让日本人坚定的认为苏德间的战争德国还很有可能获胜,进而坚决的去袭击珍珠港!</p>

佐尔格等无数情报工作者是这项冒险计划的后盾,而林俊的分析是斯大林下定决心的最终筹码,而且时间上也容许——所有情报显示日本人在1月中旬前必定会进攻夏威夷,而那时“红色旋风”就是卯足了劲也才可能圆满的落幕。</p>

只要“多困一困、等一等”,让“钢铁口袋”更牢固些,时间上就不会出现倒置。</p>

英美的态度和将来可能出现的政策最能影响林俊的计划,因为历史和林俊的记忆中已经让其很清晰的了解了一切:</p>

0年代中期苏联在外交上倡导集体安全政策,试图与英法共同遏制德国的对外扩张,但屡遭挫折。9年苏英法三国莫斯科谈判的失败迫使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是“绥靖政策”的后果,苏联只是被迫的选择。</p>

二战期间,苏联极力维护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在美英等国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的情况下承担抗击德军的重任,并在构建战后世界格局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p>

几年前欧洲局势开始急剧动荡,无论是在德国吞并奥地利还是苏台德危机爆发期间,苏联均一如既往、坚持集体安全的原则,呼吁欧洲各国团结起来,共同制止法西斯的侵略,但均遭英法的拒绝。</p>

“绥靖政策”害死人!</p>

苏联是在莫斯科三国谈判进入死胡同时,才被迫采取同德国签约。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要么和英法结盟,要么和德国妥协,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p>

当和英法达成协议遥遥无期,而德国却朝前跨出一步时,苏联自然无法加以拒绝,否则便有提早爆发苏德冲突的危险,甚至可能形成英法德携手反对苏联的大联盟!</p>

所以,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本身是无可非议的,甚至当时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都说:“英法外交家们对待苏联政府是那样的随便,以致于假若是这样对待我们工党,我们也会像斯大林那样签订199年8月日的条约”。</p>

9年的莫斯科三国谈判是欧洲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个机会,但主要由于英法,尤其是英国的举棋不定,致使集体安全最终成为泡影,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p>

这会苏英两国已经签订对德作战采取联合行动的协定,美国的租借法扩及苏联,林俊等的就是“珍珠港”后美国参战,这会促使美英苏三国进一步联合起来。</p>

但是,林俊知道别人不知道的未来:4年1月,美英苏中等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庄严宣告将全力以赴,共同与德意日法西斯及其仆从国作战,直至最后的胜利,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p>

苏联一开始便对这一同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存在着巨大的意识形态的差异。</p>

美英苏三大国如何协同作战,尽快击溃德国法西斯是摆在反西斯同盟面前的首要任务,而不用说苏德战场是欧洲的主要战场,苏联军民承担着抗击德军的重任。</p>

斯大林和林俊在几个月前就要求开辟第二战场,地点在法国的北部,莫洛托夫也即将出访伦敦,而历史是:4年春,莫洛托夫访问华盛顿和伦敦,和美英政府达成在该年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协议。</p>

但是!不久之后美英在丘吉尔的坚持下未与苏联磋商,便将登陆地点改在北非!而在北非战役结束前后,丘吉尔又突然倡导地中海战略,认为“既然能够朝地中海这个鳄鱼下腹部进攻,为什么要在布勒斯特把脑袋往鳄鱼嘴里送呢?”明确反对在法国的北部登陆。</p>

等着苏联和德国死拼,打个两败俱伤,“绥靖政策”升级版!</p>

林俊不用说对那个死胖子是恨得咬牙切齿,希特勒是铁杆、丘吉尔估计都能用“金刚石般顽固的反共产主义者”来形容!</p>

派特工干掉丘吉尔,如果能干的干净利索不留后患,让希特勒背黑锅,林俊绝对会第一个举手赞成!斯大林估计是第二个举手的。</p>

林俊很明白如果说在41年和4年盟军进军欧陆确有困难的话,那么到4年美英和德国力量之间的对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盟军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对欧陆的任何一个地区发动攻击.</p>

4年夏美国已拥有多达700万人的一支庞大武装部队,北非战役结束后,美英在地中海地区集结了150万人的军队和大批飞机及战舰,以致英国军备大臣李特尔顿在4年5月声称:盟军“已有攻击的一切手段和可靠的基地,可进行大规模的战役”。</p>

而德军那时虽有900余万人,但部署在西欧的仅占其总兵力的百分之十五,而且大多是从东线调来的疲惫不堪、伤亡惨重的部队,实际上都是些空架子。</p>

尽管如此,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一事仍向后拖延,丘吉尔在此时又推出“巴尔干方案”,鼓吹盟军发兵巴尔干,其目的显然不在于如何尽快击溃德军,而在于切断苏联军队进入东南欧的道路!从而确保战后英国在那里的利益!</p>

丘吉尔,会是排在希特勒之后的大麻烦!</p>

一直到4年夏天,红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苏德战场形势进一步明朗,苏军出国作战进入东欧和东南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只有到这时,美英两国才在4年底在德黑兰召开的三大国首脑会议上承诺:将于44年5月登陆法国北部。</p>

第二战场开辟的一再拖延,使苏联蒙受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尽管苏联就开辟第二战场一事曾多次和美英进行严正的交涉,并提出尖锐的批评。但为了维护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仍不计得失浴血奋战,消灭了百分之七十三的德国地面部队!</p>

林俊和苏联高层更要注意的是如何防止纳粹和西方世界单独媾和,把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如果林俊的计划实施顺利,这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历史上战争后期美国战略服务局瑞士站站长艾伦-杜勒斯就曾和德国党卫军将领沃尔夫秘密接触,商讨意大利境内德军投降的条件 。</p>

19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家索尔兹伯里曾言:“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民族利益”——此语实乃真理也!</p>

等日美打起来,美国一开始十有八九得“守势、相持”那么一两年,而这就是林俊实施庞大计划最宝贵的一段时间——在这点时间里就完全打垮第三帝国那是不现实的,“德国战车”没那么脆弱,但德国绝对不会比林俊记忆中的同时期好过。</p>

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苏德战场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那个这会还跳着嚷着支持苏联的丘吉尔和大西洋对岸的美国会采取怎么样的政策?这都是未知数,林俊都需要提前考虑到,不然到时候可能会非常被动!</p>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可是什么背信弃义的事都能做得出来的!</p>

历史上苏联用无比巨大的牺牲打垮了第三帝国,但本身也被打残了,战略资源、人力资源最后都到了近乎枯竭的地步,工农业体系也遭到了难以想象的严重破坏,这才间接地导致冷战初期苏联的守势和50年代之前的国内经济困境。</p>

大半个欧洲部分是一片废墟,劳动力的紧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但苏联人们还是挺过去了。现在林俊几年后可能面对的情况是一个损失巨大、但还没有达到“历史水平”的苏联,手中的筹码更雄厚,但对英美等国的潜在威胁也更大,这是他要注意的。</p>

从大的方面说将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实现自己计划的第一步,进而占领全欧洲构建新次序;然后第二步实现自己的全球战略,这都需要一个准备充分的计划用以应对所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p>

一等日本人的炸弹落到珍珠港,林俊就打算回莫斯科,带着他的全盘计划回去。</p>

(这下本书战略基本和书友们交代清楚了,不过这其中的困难,血蝠想想脑袋都发涨,细节咱们就将来慢慢的一点点去解决,不是原子弹开道就能解决的呀,愁呀!外加一句:月票那是情况大大不妙,急需书友支持呀!)(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