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八十七 阿拉伯的反击(2 / 2)

贞观攻略 御炎 0 字 2021-09-13

于是他立刻把这几个胡姬给送回了原地。然后下令军中胡姬全部离开。召集所有将军训话。痛斥了他们的做法,包括自己也作了深刻检讨,要求他们以阿史那泥孰作为前车之鉴。绝对不可以犯一样的错误!诸将深为羞愧,从第二日开始,中断了数日的大练兵重新开始,柴绍的心情才稍微好了一些。

接下来还有麻烦事儿,一开始柴绍打完仗安排完了一些事情之后就准备离开波斯率军回国的,大唐远征军不是波斯军队,没有义务长期帮他们打仗,所以他准备离开,不过被波斯的小皇帝还有伊萨姆苦苦哀求着留了下来,说什么以防万一,柴绍甚是想念大唐的米饭,总是吃肉是会很腻人的。

军中的思乡之情也渐渐的浓烈了,没了胡姬的陪伴,恢复到了以往的大练兵时期,对于家乡的思念愈加浓重,而且柴绍近几日接到了不少关于有莫名其妙的黑影窥伺炮兵营和各大军械营的报告,心中亮起了红灯,知道自己是时候要离开了,若是再不离开,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于是柴绍坚决的推辞了波斯小皇帝还有伊萨姆的挽留,暗骂这些人都是狐狸,着手整顿军队,准备拔营归乡,反正该得到的都得到了,钱也到手了,东西也到手了,金银珠宝也到手了,大唐的商队很快就会抵达,血滴子也会遍地撒网,柴绍帮助大唐打响了名声,大唐人一旦出现在波斯,一定会受到热烈的欢迎。

于是在小皇帝的失落和伊萨姆的遗憾之下,柴绍于贞观十一年五月二十九日下令全军撤回大唐,结束战争,回家,全军欢欣鼓舞,热火朝天的整顿行装,拔营归乡,结果天有不测风云,刚刚走了一个时辰,后军还没有离开原先驻扎的军营的时候,伊萨姆追了上来,满脸惊恐,气喘吁吁,柴绍大感惊奇,连忙询问这是怎么了。

伊萨姆的回答让柴绍差点儿吐血,原来在贞观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阿拉伯军团重整旗鼓,对波斯人的重骑兵团发动了大肆反击,二十万人的军团分割歼灭了波斯人的十几万重骑兵团,波斯人再一次狼狈败逃,阿拉伯人紧追不舍,三天以来,阿拉伯人进攻的非常猛烈,把波斯人反攻许久夺回来的领土又给夺走了不少,波斯军队全线溃退,战局岌岌可危。

我们需要大唐军队!

千言万语汇做一句话。

柴绍觉得两腿之间有种莫名的淡淡的疼痛。

现在回去与不回去已经成为了他人生中的重要抉择,他必须要做出这个抉择,而对于这个抉择的最终答案,他必须要和诸将乃至于全体将士们商议,虽然自己是至高无上的大帅,可是军心更加重要,好不容易要回去了,人人都归心似箭,他自己也是归心似箭,结果现在波斯人又要完蛋了,他们又要出动了,而且还是更多的阿拉伯人,二十万!

这一下柴绍没有信心可以和他们单独对战了,这二十万人显然是有准备的,若是还按照之前的方法,就算可以获胜,也是惨胜之局,对于他而言,惨胜如败,还不如从来就没有,而现在这个问题就摆在他面前,他是选也不行,不选也不行,心中之纠结可想而知。

到底该怎么办?究竟该如何选择,如何决定?

柴绍召集诸将,诸将一听说这个事情,都愣了,杜荷啊王玄策啊孟雨啊程处默啊他们都是很想念家乡的,尤其是这一次远出国门作战,更加思乡,现在马上就要回去了,却又面临这样的事情,诸将可谓是难以做出抉择。

这更要考虑军心的问题。

也要考虑之前的战果是否可以留存,现在的确可以走,但是大唐的商队还可以完成那个使命吗?还可以完成大唐经略中亚的使命吗?这个使命要是无法完成,那么之前的弟兄们的阵亡还有什么意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