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寿光军队(2 / 2)

在解决军队的同时,我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一是关于税收的。每个农户每年上缴三成收入并不多;二是,关于农闲进行军事训练的事情,毕竟还没有到刀枪入库的时候。三,流民安置措施,新来的流民向东莱郡方向安置,统一由衙门里出春耕的种子,并专门派指导种植方法。制定好了之后,我对李塔说:“每年收上来的税金和粮食,除了留下你们必需的开支外,都交给秦利他们。他们知道该怎么用。”李塔连连答应着。</p>

办好了这些事情,就着等待秦勇回来的空隙,我赶快到我的商队总部去视察。我这个甩手掌柜当的真舒服,绝大部分的事情全部是秦利在做,用坐享其成来形容我,基本没错。坐在总部的账房里,望着厚厚的一大摞的账册,我苦笑:“秦大叔太厉害了,换成是我自己,这样的成绩根本办不到。”账房老先生就是原来寿光的老书吏,他看着我嘿嘿直笑:“这些都是公子您的本事,这些赚钱的生意可是您找来的。您去看看我们的酿酒作坊,那个好哟,简直是供不应求。”我当然知道:“唉,我的事情太多,就不去了。您告诉秦大叔,我回来过就行了。这些帐,我懒的看,您收了吧!以后银钱方面的事情还是跟以前一样,由秦勇和你们联系。”</p>

秦勇办事真的很利索,仅仅十天的时间,就拿回了曹操的军令。曹操果然是从臧霸那里把孙观弄来带这个军队了。另外,曹操让秦勇带话给我:你到孙策那里给我小心点。倒是没有多问这两万人是怎么回事,还好!我这里看看陆军安排的差不多了,自命一商队的保镖兼伙计给臧霸和孙观送去曹操的军令和书信,让他们做好接手的准备,我自己带着秦勇和许群跟着管亥去看水军基地了。</p>

出发后的第二天,我们一行在管亥的陪同下,到了基地。远远地就望见海边好大一个渔村,太大了吧!天,这个管亥,幸好寿光是我们自己的地盘,否则,不露馅才怪!看来,我还是把管亥弄走吧,反正有个地方需要他。等我登上了海岛(我现在基本上不晕海船了)一看,哟,这里的发展果然不错,村庄似的军营里,井然有序,显然管理很到位,我不由得看了管亥一眼:“管大哥,这不是你的功劳吧!”管亥嘿嘿笑:“是徐将军,他比我强多了。”这倒是大实话,徐盛的确是个文武全才。</p>

潘璋还是第一次见到我,虽然早从徐盛口中知道了我,他还是不能相信我就是这个水军基地的主人。不过,他倒是对徐盛很服气,对于做徐盛的副手,并没有任何的怨言。本来嘛,徐盛的能力在他之上的。只是,对于这个没有见过面的水军基地的主人,他并不服气。实力才能说明一切呀!</p>

这个时候,我正站在新建的大船的船头上,任海风吹起长发,好舒服的感觉:“文向,这里如何?这些船可有什么缺点?”徐盛站在我身边:“赵公子,船很好,机动性不比小船差多少,铁皮包裹船身,暗仓的设计太出乎意料了,千箭齐发,定能杀敌措手不及。长拍的设计尤为惊奇,敌人对我们的船将会近攻靠不上,远攻无可奈何,在战场上,实在太有利的。只是,这里的水域并不大,我们只能制造十五艘。目前,由于资金和人手的的问题,只制造了七艘,这让我们的训练受到了制约。另外,军队的人数也不够呀!要参与大规模的作战,实在不行。”</p>

是呀,不过,从现在起,应该好点:“这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现在,东莱郡基本上是我们的管辖范围,你们可以适当扩大这里的规模了,没有人会关心这里了。不过,由于我们这里始终还是个秘密基地,招兵买马不太现实,还是尽量维持现状。每船配备500人就够了。以后有的是水军士兵加入,有500精兵的带领,其他的人很快就能适应的。至于船只的建设,不用着急,慢慢来好了,水域的问题不要再管了,尽管放开好了,只是要注意封锁这附近的海域,不让外人进入方圆百里就成了。其实,我觉得现在主要的问题在于经费上。唉,钱不够用呀!”</p>

徐盛笑笑:“只要人数不扩大,现在的经费还是可以的。只是要维持岸边的家眷还有些困难。”我点点头:“是呀,岸边的人太多了,管大哥心太好了。这样,我让他们再提供一些钱来,再让寿光的税收增加一成,全部给你们。岸边的村庄维持现状,不能再进任何人了。只是,我现在在外面的需求也很大,你们还是要吃两年苦的。”徐盛真高兴,能增加他的经费,当然高兴了。</p>

潘璋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了:“这个,这个赵公子,我……不知道怎么说,你建立这个水军基地,到底要干什么?我们什么时候有仗打?”我……郁闷:“文圭(一点也不文,人又黑,这字取得……)将军,子云可是听说你不愿意来的。”潘璋一点都不害臊的:“谁说的?是你的人不会说话哈哈大笑了:“将军现在喜欢这里了吧!打仗,嘿,想打就能打吗?将军是想当大将,还是想做小卒?”潘璋鼻子里哼哼了:“当然是将军。不过,天天在这里练兵,不去打仗,我也当不成将军的。”我笑:“天天打仗的是小卒。我要的将军是要么不动,要出击必致他人与死地的将军,这样的将军才是真正的将军。光会呈匹夫之勇,有什么意思?”潘璋不说话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