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努力(2 / 2)

过了半晌,张昭开口了:“赵如,你对袁曹两家的分析,我们都知道了。不过,你那天说过,你有很多话要说给伯符的,只是不好多说。今天,我们想听你说,捡你能说的说,怎么样?”我那天也就是那么一说,他们竟然当真了,这……想了想,我说道:“既然子布先生这样说了,赵如再有藏私的想法,就不是朋友所为。好,我就直说了。伯符兄,赵如虽然只是个生意人,但我还是懂你们的心思的。袁曹大战已经开始的如火如荼了,他们两家打得火热,你们想趁机插上一脚。这一脚,不是向西就是向东北,对不对?”孙策和张昭他们相互看看,眼中的惊异是显而易见的。</p>

我不理睬他们的反应,只顾说下去:“向西,刘表经营荆州这么多年,江夏是其水军发展的基地,黄祖是他的心腹加知交,你们想一举拿下,并不容易。向东北,曹操已经派了大军驻扎在广陵——寿春一线,那一块地方也不好吃。所以,你们这个趁火打劫的主意不怎么样。要我选择,只能教训一下黄祖,就算有收获了。”</p>

孙策皱眉头了:“那你的意思是我什么事情也不干,等着看袁曹大战的结果?”我点头。果然,我预先说的话应验了,只听那吕范一声轻笑:“赵如,听说你的几个哥哥都在曹操那里为将,曹操待你也很是不错,对吗?”我点头:“不错,我没有隐瞒过。”那吕范淡淡道:“如此说来,你心中定是倾向那曹操多也,可是?”我是冷笑了:“吕将军,赵如刚才就说了的,我的观点一说,你们必要误会的,如何?算了,我还是不说的好。”</p>

张昭狠狠瞪了吕范一眼,然后对我说:“赵如,你又何必说这些话?你明明知道子衡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你说曹操派大军进驻广陵可是真的?”我叹气,不再看吕范,面对张昭点头:“不错。我南下的时候,在徐州境内碰上了南下的大军,他们是从青州臧霸将军那里调过来的。具体有多少人,我不知道,不过,应该不少。”张昭沉吟不再说话。</p>

这时候,程普问我了:“赵子云,按你所说,我们按兵不动。可是,北方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们听说皇帝现在的处境很不好,如果我们去迎他前来江东,你觉得如何?”我是嘿嘿一笑:“真的?你们要真有这个想法,第一个高兴的跳起来的是曹公,他现在就想谁能够把皇帝从他身边弄开。我看,如果你们只是去迎接皇帝南下,也不用派兵,更不用打仗,只要一个使者去就行了。不过,曹公那里没有问题,皇帝愿不愿意跟你们来,我可不敢保证。”众人是听得一呆,孙策马上就问:“子云,你怎么知道曹操愿意放皇帝走?皇帝难道不想离开曹操吗?”</p>

我笑:“曹操因为皇帝衣带血诏的事情,头疼病都犯了,我去给他诊治的,当然知道。他现在已经后悔把皇帝接到许都啦!他是拿这个皇帝打不得,杀不得,既不想闹得太僵,又不想整天生活在猜疑中,没有办法,能让皇帝离开他远远的,就能扔掉一个特大的积压货物,不高兴才怪。只是这个皇帝很有心思的,他可不甘于寂寞,就想当汉武大帝那样的人。整天想的就是如果我有一个霍去病大将军就好了。你们这里,远离中原,他又不傻,知道你们也不会全听了他的,在这里和在许都,有区别吗?皇帝不相信你,你接他也没有用的。”</p>

孙策望着我:“你知道曹操的想法,我不奇怪,可是你怎么连皇帝的想法也知道?”我又耸肩了:“我当然知道。皇帝那里,我去了好几回了,他找我给他讲故事,我还送了不少东西给皇帝呢。这个他想要一个霍去病大将军,就是皇帝亲口给我说的,当时,孔文举、孔大人就在旁边听着呢!”孙策嘿嘿一笑:“你可真行,连皇帝那里你都能攀上关系。”我……无语。</p>

这边说完了,那边诸葛瑾过来了,他是个好人,真正的好人,看人不用二心的。现在,他过来笑着对我说:“赵先生,听了你这么多,瑾想请教先生,我们如果不出兵,又如何利用现在的机会呢?”他也不主张出兵的。我看着他,这个我推荐的大才,嘿嘿笑:“先生,您可听说过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啊?听了我的话,大家全莫名其妙了。我嘿嘿笑着:“伯符英勇,短短几年就打下了江东之地。不过,依我看来,江东虽然在名义上已经是你们的了,只是,并不是很稳妥的吧?那些士族土绅们心里真地对你们很服气?”他们听我这一问,都不说话了。</p>

我转身看着孙策:“伯符,我不在曲阿,很多事情也不清楚,可是,我也听到了不少传言,你杀了很多不该杀的人吧!”孙策看着我:“杀人?他们有不该杀的吗?”我点头:“当然有,比如高岱。”孙策啊了一声,接着又冷哼道:“如果我原来对杀了此人尚有不安,今日,却要庆幸杀对了。”我很不满地看着他:“就因为我也为他抱不平?伯符,高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不过是个比较迂腐的读书人。从来没有做过害人的事情,你就因为喜欢他的人多了点,而你自己与他说不上话就杀了他,难道不过分?要知道你这样做,只是树立了你的威严,却让你远离了那些读书人。而他们中间有才学的人很多呀!你这是把人才推往其他人那里。就我所知,有一些读书人因为害怕成为第二个高岱,纷纷前往荆州了。”孙策不说话了,他身边的人却是低头不敢在这方面发表言论的。</p>

我不再理孙策,而是对诸葛瑾继续说:“先生在野多日,也是南迁之人,应该知道现在吴侯的处境。你们虽然已经占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等五郡及江北庐江郡一部分,可是这些地方都是城池,而在广大的山区和野外,多数的老百姓还被强宗豪族控制着,他们是不接受你们的征调的,对不?而北方的土著豪杰以及因逃避兵祸而渡江南下的士大夫也都在观望形势,以自己的安危利害决定动向。这些人等和你孙策之间并没有建立牢固的臣属关系,一旦你这里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造成境内的恐慌,甚至叛变、闹事等等混乱的局面。内部不稳,何以用兵?”诸葛瑾是听得频频点头:“先生分析的有道理。”其他人也在窃窃私语起来,显然对我的话都有所思虑。</p>

我对着还在沉默不语的孙策说:“伯符,我知道你心气儿高,喜欢四方征伐,可是,打天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先稳定现有的成果,再谈发展,岂不更好?就比如我做生意,一门生意还没有做好,资金还没有积累起来,如何进行下一门生意?这是一样的道理呀!子云希望你好好考虑考虑。其他的话,我也没有什么说的啦,你们自己看着办。”说完,我自坐在一边喝茶去了。</p>

看着我走开,孙策眼望大家,他们真开始讨论起来。孙权一直是闷声不响的,这个时候挨了过来:“赵先生,权想请教先生一些事情,可否?”我尽力压下心中的反感,故作轻松地一笑:“公子有话请说。”孙权便说:“先生刚才的话很有道理的。如果要稳定现在的成果,先生可有良策以教我?”你想的倒好,不过,我不会说的,你们发展的太好,我们将来的仗就难打。我是看着他一笑:“对不住了,公子。赵如虽然能分析这些事情,却对朝堂之事不甚明了。安国定邦之策我是从没有想过的,也不愿意去动这些脑筋的,毕竟,人的精力有限,我主要的精力在怎么赚钱上。就是这些话语,我也是看在伯符兄待我的情分上才说的。至于你提的问题,诺,子布先生和子瑜先生都是行家里手。”我不说,孙权也无奈了,自去听孙策他们讨论下步行动方向。我不耐烦听他们争论到底出不出兵或出兵哪里,起身来到院子中,看着天空发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