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立威(2 / 2)

见柳氏如此好说话,花婆子也放下心来,满脸笑容的应答道。</p>

“那就好。今儿与平日要说有不同,还真是有一点,那就是,从今儿以后,这府里的事情,都是我说了算,所以一切,都得按着我的规矩来,你们可听清楚了?”</p>

看了一眼众人,柳氏朗声问道。</p>

“听见了听见了,奴婢们都记下了。”</p>

微低着头的众人声音高低不一的答道。</p>

“春兰,春平,搬几个凳子来,给几位管事嬷嬷们坐。”</p>

转过身看了一眼春兰和春平。柳氏低声吩咐道。</p>

话音落毕,春兰和春平带着明徽园的几个小丫头,搬来了一些圆凳、方凳和小杌子,那些婆子媳妇们谦让完,又给柳氏行了礼,方侧着身子坐在了柳氏下首处。</p>

“今儿我第一天当家理事,所以论理,是该先和内宅里的管事们熟悉熟悉的,眼下,就从花嬷嬷开始吧。我这儿说着,你听听看,要是有说错了的,你就指出来,咱们一点点更正。可好?”</p>

抬眼看着离自己最近的花婆子,柳氏轻声问道。</p>

“就按夫人说的……”</p>

点头应下,花婆子忽然觉得心里浮起了一丝不安。</p>

“春兰。你念给大家伙儿听……”</p>

头也未回,柳氏朗声唤道。</p>

“是,夫人,奴婢遵命。”</p>

朗声应下,其他书友正常看:。春兰捧着一本厚厚的素笺册子上前一步,看着花婆子甜甜一笑。轻声说道:“花嬷嬷,那奴婢这就开始念了,你仔细的听,要是有不妥的地方,你唤奴婢一声,奴婢就停口,可好?”</p>

“好,好……”</p>

不知道是不是屋子里的炭火烧的太旺了,花婆子觉得自己的手心里开始微微的沁出细汗,一边。却是喉咙干涩的开口应道。</p>

翻开几页,春兰清脆的念道:“花嬷嬷,闺名吴香秀。林州四平县人,今年五十二岁。永成二年跟随二姨娘进入慕府,初为映雪堂管事嬷嬷,永成四年调派至大厨房,分派厨房人手。永成五年开始,负责大厨房所有米粮的采买,府内所食的米面均出自南大街的张记米粮坊。永成六年,慕府内宅的一应采买,均由花嬷嬷负责,米面仍出自张记米粮坊,菜蔬瓜果,由原先的丰盛菜行,换为如今每日送菜的蔡记田坊。”</p>

花婆子的额头上,开始沁出了一层薄汗。</p>

“花嬷嬷一家六口,花管事也在慕府当差,负责的是少爷们的出行,两个女儿均已嫁人,大女儿嫁至邻县一个小地主家,如今育有两儿一女;小女儿嫁的,是都城里一个富贵人家,不过却是给人做妾。”</p>

说着,春兰看了花婆子一眼,继续说道:“花嬷嬷的小姑爷,正是蔡记田坊的大管事,可对?”</p>

“是,是……”</p>

不知该说什么,花婆子的屁股,已滑下了圆凳,此刻竟是半蹲在地上,一边,却是仰头看着俏生生站在自己眼前的春兰,低声应答着。</p>

“花嬷嬷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府里当差,跟在二管家手下跑腿,小儿子,却是在城里开了一家棉布店,自己做些小本生意,不过这府里下人们身上穿的衣料,也都是从您小儿子的棉布店里采买来的,可对?”</p>

又念了一句,春兰轻声问道。</p>

“是,是……”</p>

花婆子只觉得自己头脑一片空白,除了不停的点头应答,已不知该说什么。</p>

合上书页,春兰转过身看着柳氏轻声回道:“夫人,有关花嬷嬷的,就这些了,不过,另有一桩命案,因为年限太早,未得定案,所以按着您的吩咐,奴婢没念。”</p>

点了点头,柳氏轻轻挥了挥手,春兰退到了她身后站定。</p>

“花嬷嬷,若是有不对的,可记得要提出来啊,年底分红的时候,可要根据往年表现论功行赏的。若是有虚报却让我查出来,该赏的,一并取消,可该罚的,我也绝不会手软,让我知道你瞒了我,到时候可要加重惩戒的。”</p>

脸上带着一抹柔和的笑容,柳氏看着花婆子轻声说道。</p>

“夫人,老奴手里并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啊,夫人明鉴……”</p>

一屈膝,顺势跪倒在地,花婆子朗声喊道。</p>

一挑眉,柳氏看了花婆子一眼,花婆子立时收了声。</p>

“花嬷嬷,我并没有说你做什么了啊?就是我方才说过的,既然我当家,一切,都得按我的规矩来,今儿咱们就一桩桩一件件的都把以往的事情说清楚了,日后你们好好干,年底的时候,除了你们的月例银子,我另拿出钱来赏你们,赏罚分明,日后你们有个奔头,才会更加尽心做事不是?”</p>

朗声说着,柳氏示意春平扶起了花婆子,让她在方凳上坐稳,一边,春兰又朝前一步,看了一眼面前的众人,继续说道:“既然花嬷嬷的履历没有问题,那下一位,吴嬷嬷……”</p>

“吴嬷嬷,闺名王招娣,永成五年……”(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