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顶撞(2 / 2)

自己进来也有一会儿功夫了,可宛贵妃仍旧跪在太后面前,知晓太后是故意为难她,永成帝看了太后一眼,径自发了话。</p>

眼中带着欣喜的光芒,这样的毫不遮掩,却像是在太后脸上扇了一记耳光,在太后不善的面色中,宛贵妃站起身,坐在了后下首处。</p>

“哀家还觉得奇怪,怎么一大早起来永寿宫门前的树上有喜鹊渣渣叫呢,除了太子和太子妃,哀家这儿,宫里最有头有脸的主子,今儿倒是都来过一趟了。”</p>

冷眼看着永成帝,太后扬声说着,说罢,眼神却像刀子一般的剜了慕嫣然一眼,可慕嫣然低垂着头,哪里看的到,是故,太后的脸色,愈发不善了。</p>

懒得和太后寒暄,永成帝微微蹙了一下眉头,开门见山的说道:“暄儿和宣王妃到底是小辈,若是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母后直接告诉皇后·皇后是他们的嫡母,自然会去管教他们,母后犯不着和他们一般计较,若是气病了,倒是他们的不是了。”</p>

“哈哈……”</p>

冷笑着,太后面色柔和的看向永成帝说道:“管教倒是谈不上,哀家也是宣王和宣王妃的祖母,哀家关心亲孙罢了,只不过·宣王妃的规矩,怕是没学好,尤其是于妇德之上。”</p>

见座下几人均不接茬,太后自顾自的说道:“身为皇家的媳妇,端庄大方是必须的,宣王妃目无尊长,拂逆长辈不说,如今又多了善妒一条,你们说,哀家可还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下去?”</p>

永寿宫里发生的事·殿内几人,除了太后和慕嫣然知晓,其余诸人,此刻都是一头雾水,见太后说的如此有底气,皇后看了永成帝一眼,不禁正色说道:“宣王妃,太后毕竟是长辈,若真是犯了错,给太后磕头赔个罪吧·太后历来疼爱小辈,必不会生你的气便是了。</p>

皇后的一句话,既软化了太后话语中的严厉·又指点了慕嫣然,可太后听着,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一时间,看向皇后的眼色中,也暗含了一丝警告。</p>

而慕嫣然,仍旧跪的笔直,口中却恭声答道:“父皇、母后和母妃对儿媳的一片照拂之心·儿媳心中感念不尽·可若是重来一次,事情恐怕会依旧如此刻一般·儿媳心中并无愧意。”</p>

当即,太后的脸上·已是青黑交加。</p>

心中的不耐,一点点呈现在脸上,永成帝斜了苏掌事一眼沉声问道:“到底所为何事?”</p>

屏气看了太后一眼,苏掌事俯身跪倒,口中恭谨的答道:“回皇上的话,太后娘娘也是一片体恤之心,想着焕王妃和宣王妃在宫中寂寥,所以各指了一位秀女到鸿宁宫和瑞安宫,焕王妃兴高采烈的谢过太后娘娘回去了,可宣王妃……”</p>

顿下的半句话,苏掌事未说出口,而殿内的几人,却是一下子明白了。</p>

永成帝脸色有些不好,却什么都没说,一旁,贺启暄却是大声说道:“太后的一片关怀之心,启暄感激不尽,可好男儿志在为国尽忠,何况启暄如今已有了王妃在身边,却是要辜负太后的心意了,还望太后莫要怪罪孙儿。”</p>

“好,好,好……”</p>

一连道了三个好,太后抬眼看着宛贵妃说道:“这便是你教导出来的好儿子,哀家想怎样,何时轮到这些个晚辈一个两个的跳出来指责哀家了?果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p>

一席话毕,宛贵妃却不似从前般赫然变脸了,唇边,竟是沁出了一抹浅笑,一时间,在这剑拔弩张的正殿里,竟显得绝美至极。</p>

“为了达成自己心中所愿,能拼力一搏,能有这样的儿子,臣妾甚是欣慰。”</p>

扬声说着,宛贵妃看向背对着自己跪着的那一对背影,心中,说不出的安慰。</p>

“皇子侧妃一事,自有皇后打点,母后如今既已放权,便好生将养,只等着抱重孙尽享天伦便是。何况,焕王和宣王,都是新婚,嫡子未出生之前,侧妃到也不急吧?”</p>

虽是问句,可永成帝说起来,却另是一番下结论的气势,顿时,贺启暄和慕嫣然的心里,都长舒了一口气。</p>

看着上首处的太后,永成帝话锋一转问道:“母后心中所想,莫非是庞府送上来的另一名秀女?”</p>

见太后脸色微怔,知晓自己心中所想定然不差,永成帝意味深长的看了太后一眼,方转过脸对仍旧跪着的贺启暄说道:“暄儿平身吧……”</p>

“谢父皇。”</p>

道了谢,贺启暄站起身,扶起了慕嫣然,再看向太后时,眼中已有一些不忿的警告。</p>

太后受了儿子的气,如今又要受孙子的白眼,让她心中如何不气?</p>

正待开口,一抬眼,却看见慕嫣然一脸苍白的晕了过去,而贺启暄已是慌忙的大声喊叫起来:“御医,快传御医,嫣儿,嫣儿···…”</p>

看着永寿宫里一阵忙乱,奴才们走动间竞相踩踏,乱成了一窝蜂,太后心中一阵气闷,只恨不得自己也晕过去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