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公主(2 / 2)

都城里原先也有一座公主府,后来大长公主及笄出嫁,和驸马在那儿住了几年,及至后来驸马英年早逝,大长公主便迁居来了郓州,而那座公主府,便被内务府重新修葺了一番,后来永成帝赏给了功勋卓著的老臣。</p>

如今郓州的这座公主府,是大长公主执意要来郓州时,太后下旨让郓州地方官监督修葺的,为了让太后满意,只院落的图纸,就修改了好几次,才有了今日的模样。</p>

这是一座占地百亩的大宅院,看着,倒比藩王府还大上许多。</p>

虽是冬季,看不出什么,可那九曲回廊,亭台楼阁,却比藩王府还要精致许多,想到大长公主在此并未住上多少日子,慕嫣然就觉得有些惋惜,可这样的心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p>

到了二进的园子,慕嫣然一抬头,院门的匾额上,写着潇溯堂三个大字,潇,是大长公主的名讳。</p>

正屋里,依稀能听到清浅的莺声燕语,想来,是丫鬟们陪着大长公主说笑。</p>

站在门外的丫鬟见周嬷嬷引着贺启暄和慕嫣然进了院门,大声的朝里通传了一声,顿时,内屋安静了下来。</p>

帘子掀开,上首的软榻处,坐着一位年过五旬的老太太。</p>

大长公主的面相和太后有五分相似,只不过,许是在宫外的日子比在宫里舒心,大长公主瞧着多了几分随和,与平常富贵人家的老太太并不什么不同,只不过,多了些高贵凛然的内敛气质。</p>

“启暄/嫣然见过大姑母,姑母万安。”</p>

贺启暄和慕嫣然齐齐跪倒拜道。</p>

“快起来吧,早就惦记着你们了……”</p>

慈声唤着,又让身边的丫鬟过来扶慕嫣然起身,大长公主指着身前铺了松软狐皮的扶手椅让他们坐下。</p>

“我出宫的时候,恰逢皇上登基,后来没几年便来了郓州,宣王出生,我也是从都城捎来的信里知晓的,这么多年不见,竟没想到都这么大了,又来了郓州做藩王,可见咱们姑侄是有缘分的。”</p>

看着贺启暄说完,大长公主回头看着慕嫣然仔细打量了几眼,抿嘴笑道:“你祖父和父亲,极有才学,深受先帝和当今皇上的看重,只这么瞧着,我也知晓,你必定是个隽秀的好孩子。几个月了?”</p>

“回姑母的话,已经有六个月了。”</p>

颔首谢过大长公主的夸奖,慕嫣然低声答道。</p>

“六个月了啊?哎,那是我思虑不周了……”</p>

看着身侧站着的周嬷嬷说着,大长公主故作自责的嘟囔道:“只想着见你们,竟忘了这茬儿了,你都六个多月的身子了,怎么能这么颠簸呢?哎,都是我的过错……周嬷嬷,去,把后院最清静那间芳雅苑拾掇出来给宣王和宣王妃住,定要好好住几日才能回去,要不这一来一去的,我这侄孙可遭罪了。”</p>

“是,老奴这就去准备。”</p>

周嬷嬷点头应下,出去安排了。</p>

主仆二人一唱一和,丝毫没给贺启暄和慕嫣然说话的机会,慕嫣然看了贺启暄一眼,不动声色的低下了头。</p>

“怎么,可是嫌姑母自作主张了?”</p>

大长公主看了贺启暄和慕嫣然一点,沉声问道。</p>

笑着摇了摇头,慕嫣然软语说道:“怎么会呢?姑母有命,殿下和嫣然无敢不从。”</p>

故作嗔怨的看了慕嫣然一眼,大长公主掉转头看着贺启暄说道:“老人都说,女儿最贴心,可见是没说错的,你如今可惦记着军营里的事呢吧?果然你焕王兄是没说错的,你啊,就是个兵痴……”</p>

“姑母冤枉我了,军营里的事,自然有副将等人去处理,启暄一人也不是三头六臂,又岂会心心念念的惦记着?此番来华阳城,定然好好陪姑母几日。”</p>

心内想好绝不让慕嫣然离开自己眼前一步,贺启暄笑道。</p>

摆了摆手,大长公主笑呵呵的说道:“你是我皇家的男儿,心中自然系着天下事,要不然,你父皇岂能放心?营里有事,你自去忙就好,让我们娘儿俩好生相处一阵子,过些时候,我自会安排人送她回去,还你一个好好儿的媳妇儿。”</p>

神情一怔,贺启暄的眼中,现出了几抹担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