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静思(2 / 2)

走回大殿,跪倒在香案前磕了几个头,贺启暄站起身,转身出宫门,回了瑞安宫。</p>

瑞安宫,还是从前的模样,贺启暄前几日回来后,内务府调拨了几个宫女过来伺候。</p>

贺启暄进殿的时候,早膳已经布好,接过宫女递来的帕子。贺启暄净了脸,又回到内殿更了衣,才迅速的用完早膳。</p>

看了会儿书,连着打了几个哈欠。顿时觉得困意阵阵袭来,吩咐了小贵子一会儿唤醒自己,贺启暄和衣躺在暖炕上睡了起来。</p>

再睡醒。已近午时。</p>

“殿下,皇上此刻在永寿宫陪太后娘娘用膳呢,您要过去吗?”</p>

服侍着贺启暄起,小贵子轻声问道。</p>

点头应下,贺启暄出了瑞安宫,径直朝永寿宫走去。</p>

没走几步,便遇上了一身水红色宫装的玉嫔。</p>

“嫔妾见过宣王殿下。”</p>

侧身给贺启暄行了礼。玉嫔轻声拜道。</p>

“起来吧,玉嫔这是要往永寿宫去?”</p>

叫了起,贺启暄随口问道。</p>

点了点头,玉嫔落后一步的跟在贺启暄身后,两人朝前走去。</p>

“嫣儿很好。时常挂念着你,明年,许是就能回到都城来了,到时候,你们姐妹俩再好生叙话。”</p>

宫道漫长,只闻得一行人轻浅的脚步声,贺启暄回过头来了一眼微垂着头看着脚步的玉嫔说道。</p>

“嫔妾与宣王妃有幼时的情分,便是入宫后,也颇得她照拂。只盼着还有姐妹重逢的那日。宣王妃为人真诚率直,是这天下再难得不过的女子,还望宣王殿下好生待她,嫔妾定在菩萨面前为宣王殿下和宣王妃祈福,惟愿你们长长久久,白头偕老。”</p>

一口气说了这一长串话。玉嫔的脸颊边,透出了一丝羞赧的粉意。</p>

唇边噙着一抹会心的笑容,贺启暄谢道:“玉嫔的好意,本王待嫣儿谢过你了,也愿你在宫里事事顺遂。”</p>

眼前几步处,便是永寿宫的宫门了,玉嫔的脚步愈发缓慢,贺启暄微一思忖,顿下脚步,转过身看着玉嫔说道:“本王还有几句话要与太子殿下说,便在门口稍候片刻,玉嫔先进去吧。”</p>

两人一个是皇子亲王,一个是后/宫嫔妃,一同进入永寿宫,多有不妥,知晓贺启暄这是为自己着想,玉嫔也不再多言,点头应下,俯身行了礼后,起身进了永寿宫。</p>

贺启暄在宫门口站了一会儿,远处,便看到了正华宫的一行人,领头的,便是太子和太子妃秦素儿。</p>

“你们先进去吧,孤和宣王随后再进去。”</p>

转身看着秦素儿和两位侧妃说完,太子回过头看着贺启暄笑道:“回都城这么些日子了,除了父皇宣诏了你几次,其它时候,你不是和从前的故友畅饮,便是逗留在慕府,怎么,孤这个嫡亲的皇兄,倒入不了你的眼了?”</p>

仰头哈哈大笑,贺启暄摆着手说道:“臣弟岂敢?只不过太子皇兄要处理政事,臣弟不敢叨扰皇兄而已,既如此说了,那这几日,臣弟便赖在皇兄身边好了……”</p>

二人一派亲和,倒似真是一母同胞一般。</p>

永寿宫里,欢声笑语阵阵,太后较之前几年,又苍老了几分,许是因为过年的缘故,精神倒也极好,而皇后,一如往日的端庄。</p>

一起用了晚膳,众人才各自散开,而贺启暄,则跟着永成帝回到了乾安殿。</p>

父子二人盘腿坐在暖炕上,对着面前的一盘棋各自部署,时不时的,永成帝会问询一句,贺启暄稍加思索后作出应答,清冷的内殿,因为父子二人的对话,平添了几分暖意。</p>

“你们下去吧,不用在跟前伺候了……”</p>

看着小林子上前添了茶,永成帝回头吩咐道。</p>

“是,奴才遵命。”</p>

领了命,小林子回头做了个手势,顿时,殿内的几个小太监和宫女,俱都退出了内殿。</p>

殿门关上,内里一片静谧,只能闻得棋子落在棋盘上的清脆响声。</p>

“几个成年的皇子,唯有你和太子最肖朕,若朕将皇位传于你,你可有把握将大梁治理好?”</p>

看着手下已成败局的棋局,永成帝弃子投降,一边数着子,一边轻声问道。</p>

闻言,贺启暄心中一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