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纷争(2 / 2)

迟疑了一下,杜氏的脸上,有些不好意思,“相中了我娘家的一个侄女儿,性子再好不过,小时候又与瑞滨一起青梅竹马,老爷也同意的。从前我在母亲面前透过口风,母亲也默许了的,只等着瑞滨得了功名去提亲,谁知……”</p>

既是文嗣逡也点过头的,想来那女孩儿人品家世都是匹配的上的,自然要比廖昌侯府的小姐要好,也怨不得杜氏会如此火烧火燎的。</p>

如是想着,慕嫣然低垂着头,一时间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借口来。</p>

“舅母,自古以来,儿女的婚姻大事,都要父母之命,如今舅父不在家,您大可以用家中无人做主来拖延些日子,咱们再想办法。”</p>

慕嫣然安慰着杜氏道。</p>

想来也只能如此,杜氏点了点头应下,陪着慕嫣然闲聊了会儿,起身回了总督府。</p>

晚间贺启暄回来,听慕嫣然说起杜氏的来意,脸上,却不由而然的显出了些许凝重。</p>

“廖昌侯,私下里和大长公主有些接触,如今他这样贸然的要和舅父结亲,这其中怕是不那么简单的。咱们往简单里去想,他只是单纯的想和舅父做儿女亲家,可这么说来,他家的小姐并非良配。往复杂里想,兴许是想和舅父攀扯上些关系,为日后图谋。”</p>

分析的说着,贺启暄摇着头道:“如此说来,那位韩小姐,便不大合适了……”</p>

“就因为不合适,舅母才着急着想要找个委婉些的借口,可那借口,哪里就是那么好寻的?”</p>

慕嫣然嘟囔道。</p>

摆了摆手,贺启暄的手指叩击着炕桌的边缘,犹豫了一会儿说道:“近日都城里又生出些事来,可皇上的态度,却有些模棱两可。”</p>

本在议论文瑞滨的亲事,贺启暄却突然转到了都城朝事上,慕嫣然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好半晌,知晓贺启暄如此说,定然有他的涵义,慕嫣然静静的听着,便见贺启暄继续说道:“若是皇上不搭理,那便风平浪静了无痕,什么事都不会有。可若是皇上要大力整顿,这事儿,必定牵连甚广,到时候,廖昌侯怕是也逃脱不了干系……”</p>

眼睛一亮,慕嫣然侧头问道:“那让舅父和舅母再想办法拖延些时日?”</p>

点了点头,贺启暄噙着一抹淡笑说道:“倒是应了官场上那句拖字口诀。”</p>

有了解决的办法,慕嫣然便不似方才那般惆怅了,带了个口信给杜氏,虽话语隐晦,可想来杜氏能明白,慕嫣然卷起衣袖,带着三个孩子净了手,一家人和睦的坐在桌前用起了晚膳。</p>

第二日,便听闻外面街上在传,廖昌侯府和总督府议起了亲事,只不过,总督府那位少爷命太硬,两人的八字,要在菩萨面前贡上七七四十九日才能相看,是故,总督府郑重其事的讨来了廖昌侯府那位韩小姐的八字,贡在了自家的佛堂里。</p>

越是世家大族,越是信奉鬼神之说,尤其还关系自家小姐的婚姻幸福,是故,总督府传出这样的说法,廖昌侯府不但不觉得怠慢,反而觉得是他们重视这门亲事,一时间,皆大欢喜。</p>

进了十一月,天气愈发寒冷,便连晨起时在门口站一会儿,都会觉得耳鼻冻得通红似是要掉了。</p>

没有什么打发时间的去处,便只能窝在屋里,是故,交好的夫人们,便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热闹的氛围,倒也将凛冽的寒风冲淡了几分。</p>

热闹过了安静下来,夫人们便聊起了外头的事,一来二去的,便知晓了好多市井杂谈,虽说都无迹可寻,可却也大抵能猜到几分朝堂里的情势。</p>

晚间贺启暄回来,见慕嫣然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不禁笑道:“怎么了?”</p>

“又要打仗了?”</p>

似乎一直坐在临窗的软榻前发呆,连贺启暄大踏着步子进来都没听见,慕嫣然一惊,站起身走到贺启暄身边问道。</p>

神情一怔,贺启暄仰头哈哈大笑,一边揽着慕嫣然走回软榻边坐下,亲自斟了杯热茶递到她手里,方才走到屏风后径自更了衣。</p>

“西丽那边,最近不大太平,所以,朝中一派主和,一派主战,如今每日争吵不休,还没闹出个所以然来。”</p>

贺启暄走到慕嫣然身边坐下说道。</p>

若是开战,贺启暄作为大梁的龙虎大将军,怕是就要义不容辞的领兵前往边关了。</p>

想到此,再想到这几年平定安稳的日子,慕嫣然只觉得心口一滞,“皇上的意思呢?主战,还是主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