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谜底(2 / 2)

胡乱思忖的功夫,外头有宫婢回禀,说小平子有事回禀。</p>

慕嫣然点了点头,白薇便扬声叫了小平子进来。</p>

“主子,这几日,奴才一直派人盯着,举生堂那个学子,自初九那日得了消息,这些日子却也没有随意走动,也没和其他人有书信来往,唯有十五那日,送了一筐瓜果到卓府。东西送进去一炷香的功夫,卓府回赠了一包月饼。”</p>

小平子回话道。</p>

“那个学子的来历,可打听清楚了?”</p>

慕嫣然抬眼问道。</p>

小平子点头应道:“卓大人自高中有了功名以后,每年都会在举生堂资助一名寒门学子,助他早日金榜题名,那个学子,是今年被卓大人资助的人。”</p>

卓远之此举,慕嫣然倒也不出乎意料。而正是他这样的行为,才使得都城中那么多人不但不妒忌他如今所得到的的一切,反而愈发认为是理所应当的。</p>

见再无消息,慕嫣然挥了挥手,小平子垂首退下了。</p>

“卓远之……”</p>

喃喃的念着,慕嫣然的心里,将自认识他以来他做过的事。都一一回想了起来,再想及前世时心中的不解,慕嫣然却突然一惊。</p>

前世时。父母和兄长被锁入大牢的那夜,宰相府中,翠竹苑却无故燃起了熊熊大火,滔天的火光,映红了都城的半边天,待到火被扑灭的时候,翠竹苑已是一片灰烬。</p>

而父亲珍藏了几十年的名书古籍,就那么付诸一炬了。</p>

如今,宝藏一事虽还不确凿。慕嫣然却陡然将二者联系在了一起。</p>

越想越觉得心惊不已。慕嫣然站起身在原地转着圈,却不知道该如何和贺启暄说。</p>

用罢午膳,嘱咐了孩子们各自去歇午觉,慕嫣然走到贺启暄身边坐下问道:“当日先恒王兵败,难道事先就一点儿风声都没有?偌大的一个恒王府被搬空,那些奇珍异宝,不可能就凭空消失吧?这几日,可查到什么了吗?”</p>

贺启暄为难的摇了摇头,“当年的事。如今知晓的也没几个人了,便是知道,此刻藏着掖着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让咱们知晓?只希望他们都自私些,莫将这压根没影儿的事宣诸于口,否则,到时候势必又是一场纷争。”</p>

“你们到底是如何发现密道的?”</p>

这些日子,慕嫣然百思不得其解,倘若真的有宝藏一说,为何不是先恒王兵败,抑或是其他任何一个时候?</p>

如今,离先恒王之事过去已经三十年了,怎么就忽的冒出了宝藏一说?</p>

“赏菊阁的玉娘,手里不是有一批信鸽吗?后来封了赏菊阁,我们便差人盯住了那些信鸽,一路跟到了那处四季庄园,不知晓是他们有意的,还是我们的人露了马脚,只一个照面,我们这边便吩咐人去彻查搜人了,而那边,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可园子里摆着的那些物件,却尽数都是从前恒王府的东西,据说,不及从前恒王府的万分之一……”</p>

贺启暄想起了那日慕容言回来回话时的情形。</p>

“那也就是说,密道被封以前,他们就已经知晓,园子里有先恒王的东西,所以,才牵扯出了宝藏一说?”</p>

慕嫣然似是有些明白了。</p>

“那,倘若汝宁候、浏阳王和卓远之都知情,那,知晓的最多的,应该是卓远之才对,他是先恒王最亲近的人,而且他身边那个金老伯,不还是先恒王身边的近身太监吗?”</p>

慕嫣然抬眼看着贺启暄问道。</p>

“大致如此,可先恒王兵败时便被斩于马下,若真有宝藏,怕也唯有恒王妃等亲近的人才知晓,那时候的卓远之,怕是完全没有印象的。”</p>

贺启暄分析着说道。</p>

“他若笃定有这份宝藏,那必定会想办法找到当日遗留下来的线索来寻到宝藏。”</p>

慕嫣然肯定的说道。</p>

想到此,二人的心思,都不自然的回想起了前一夜卓远之借书的举动上。</p>

卓远之如今是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而慕昭扬的藏书又最是丰富,二人有师徒之谊,若是一定要将卓远之借书的举动牵扯到找寻宝藏一事上,确实过于牵强。</p>

二人思忖了一会儿,始终一点儿头绪都没有,这件事,便被暂且搁下了。</p>

没过几日,小平子从外头回来慕嫣然跟前回话,临走时,随口说道:“主子,晌午卓大人去慕府了,说有些学问上的事情想请教老爷,所以,想在翠竹苑书房借住几日。”</p>

听了小平子的话,慕嫣然顿时一惊,“老爷可答应了?”</p>

慕嫣然越来越觉得,此事有些不寻常。</p>

摇了摇头,小平子答道:“老爷说,如今卓大人已是四品官儿,若是传言出去还住在书房,要被人笑话慕府无规矩了。所以,让人准备了客房,请卓大人住下了。”</p>

先是借书,后是讨教学问,卓远之挖空了心思要进翠竹苑,难道,宝藏的线索,在父亲的书房里?</p>

慕嫣然心中疑云骤起。(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