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放手(2 / 2)

“腊八粥来喽……”</p>

屋帘掀起,傅妈妈带着一群小丫鬟进来了,手中还各自提着食盒,取出了刚出锅的香甜腊八粥。</p>

每人一碗摆在面前,虽是极普通的腊八粥,可因着一家人团聚一堂的缘故,倒也觉得比平日里更加可口,一屋子的人脸上尽是喜乐满足。</p>

及至午膳用罢,众人团座在一处说着话,不时的有孩子问起宝藏的事,贺启暄和慕容言便绘声绘色的讲给众人听,枯燥无味的掘宝,被他描绘的似是探险一般有趣,惹得孩子们都满眼的艳羡,纷纷表态说长大了要去寻宝,身旁便有母亲拧着耳朵教训。</p>

一屋子的欢声笑语,冲淡了寒冬的冷冽。</p>

卓府二进的正屋内,长平郡主交代着丫鬟们收拾东西。一脸的欢喜雀跃,回过头,却见夫君就那么直愣愣的看着自己忙碌的背影,眼中却有些驱不散的薄雾,长平郡主挥了挥手,示意她们各自下去做好自己的那点子事,转身过来坐在卓远之身边问道:“怎么。可是后悔了?”</p>

神情一怔,卓远之有些落寞的摇了摇头,“不后悔。可是,我不知道我这般做,是对,还是错。”</p>

伸手覆住他冰凉的手,将自己的暖意传递给他,长平郡主浅笑着说道:“自然是对的。经书里都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将心里的仇恨尽数放下,才能装进更多的幸福和欢乐啊。自然是对的。”</p>

思忖着妻子的话。卓远之迟疑着点了点头,可心里,却发出了一声轻不可闻的低叹声。</p>

抱着卓远之的一只胳膊,长平郡主靠在他肩上,声音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喜悦,“自打出生,我还没出过都城呢,这番,咱们好好在外头走走。看看外面都有什么新奇有趣的东西。”</p>

顺着长平郡主的话往下想,卓远之的心里轻微一动。</p>

回头正视着妻子的目光,卓远之低声问道:“我带你去大安,可好?”</p>

“大安?”</p>

长平郡主目露不解的看向他。</p>

那年初入都城,有人问起卓远之的来历,他总是噙着一抹淡淡的笑回答对方,“远之来自都城南边的大安。”</p>

极少有人知晓大安是在哪里,只当是一个不出名的城县,便不再多问了。</p>

此刻,卓远之的眼中,却突然燃起了一抹兴奋的光芒。</p>

“大安是座古城,在永州,虽然地处偏远,可那儿也是极繁华的。”</p>

解释的说着,卓远之的话语,却忽然清浅了下来,“五岁以前,我都是在那儿过的,白日里,爹会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去卖些针头线脑的小玩意儿,娘就在家里缝衣煮饭,帮富贵人家做些绣活,挣些零用贴补家用。有时候,爹回来的时候还会带个风车或是小泥人儿什么的给我,娘便会埋怨他乱花钱,可是吃饭的时候,娘却总把肉最多的菜推到我和爹面前。”</p>

继坦白了自己与先恒王的关系后,这是卓远之第一次提起自己不被人知的幼年往事。</p>

长平郡主本就聪慧过人,卓远之这么一说,她前后一联想,顿时知晓发生了什么,心中,莫名的就有些怨怪梁公公,若不是他,此刻的卓远之,还是那对中年夫妻膝下的儿子,就不会有他们撕心裂肺的分别,也不会有卓远之这么多年的颠沛流离。</p>

可再一想到,若不是梁公公带走了卓远之,自己如今也不会遇到他,世间的事情,又哪里说得清楚呢?</p>

如是想着,长平郡主便有些释怀了。</p>

温柔的笑着,长平郡主点头应道:“好啊,我们去寻公公婆婆,报答他们当年对夫君的养育之恩。”</p>

长平郡主是金枝玉叶,此刻却这般泰然的对那对只养育过自己五年的夫妻唤公公婆婆,卓远之的心里感动不已,一边,却犹豫着呢喃道:“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不知道他们还在……在不在,或是搬去别处了……”</p>

“他们定然在,我们也一定能寻到他们……”</p>

肯定的说着,长平郡主靠在夫君肩上,柔声说道:“好人有好报,老天爷会保佑他们,所以他们会健康长寿的。心诚则灵,咱们仔细去寻,一定找得到,一定……”</p>

妻子柔和的话语,抚平了卓远之心里无尽的茫然和无措,侧头看着窗外飘零的雪花,卓远之的心里,头一次有了一丝对未来的期待。</p>

心不由自主的就飘到了那个简陋的小院子,面前似乎又出现了梦里出现过的情景。</p>

卓远之定眼去看,便见男子坐在石凳上削着竹枝,不时的低头看着眼巴巴的自己哄道:“不着急啊,一会儿就好了,远儿的风筝定然是最好的,一定比小伙伴们的风筝都飞得高……”</p>

再抬眼,门槛边,站着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妪,满目泪光的看着自己,“远儿吗?远儿回来了?”(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