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p>
让人矛盾的是,真正的盛世,离不开商人,而商人的强大,又容易影响政治的决策。</p>
明末时期的东林党,其背后站着的是江南财团,一大堆地主利益团体,出于商人利益的考量,他们让朝廷削减了商税,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只能来自于农民,而在天灾**之下,农民根本交不起赋税,拖家带口的流民四起,席动龙卷,摧毁了大明的气运!</p>
从这个角度来看,东林党对大明王朝的崩溃是负有责任的。</p>
朱允炆现在要做的,就是打下基调,即让商人成为一股力量,又不能让其左右朝廷,成为一个实力强横的党派,如一匹烈马,不允许脱缰。</p>
农民是盛世基石,商人是繁荣经济的重要力量。</p>
虽然农民基数很大,但农民普遍穷困,这种现实决定了农税不能调太高,以免百姓破家,动摇根基。</p>
虽然商人基数很小,但商人普遍富裕。这种现实决定了商税不能太低,以免商人集体做大,形成威胁朝廷的财团力量。</p>
出于这种考量,朱允炆决定给予商人一定的地位,让其声音传入朝廷之中,用这种方式告诉商人,朝廷认可与尊重他们,他们不再是卑微的低人一等。</p>
当然,这种好处不是白给的,浮动税率的方略已经成熟,只等待一个时机推出,朱允炆认为,时机已经不远了,所以,在割商人一刀之前,需要先给他们一个甜头。</p>
当然,商人对大运河的建议也是必须考虑的,朱允炆要的是大运河长期运作,也需要通过这一条河流来“赚钱”,毕竟大运河需要修缮与维护,黄河也需要治理,若没半点收益,只靠户部年年投入,夏元吉早晚会递交辞呈的。</p>
一匹马飞奔而来,在距离朱允炆等人三十步外停了下来,递给刘长阁一份文书之后,便打马而去。</p>
刘长阁将文书转交给朱允炆,朱允炆看过后对夏元吉等人说:“燕王、魏国公、戴尚书他们已经到了济宁。”</p>
夏元吉等人嘴角含笑,一行人分四路,算算时间,也该到济宁城了。</p>
“明日传召哈密王使臣。”</p>
朱允炆指示,然后带人沿着马踏湖巡视,偶会停下脚步,与匠人与民工闲聊,听一听百姓的难处。</p>
翌日。</p>
朱允炆于济宁府衙内,公开会见哈密王安克帖木儿的使臣赛吉等人。</p>
赛吉带人入殿,一脸不高兴,率先发难:“大明君主就是如此无礼的吗?我等万里迢迢而来,竟不让入京师,安排在这落魄之地会面,如此折辱使臣,难道贵国就不怕惹哈密王不满吗?”</p>
不等朱允炆发话,朱棣先不乐意了,踏步走出:“大明天子亲至济宁会见使臣,已是给足了你等面子,如此咄咄逼人,毫无敬意,这就是属臣应有的做派吗?若因你一使臣乱言引起边衅,你担得起责任吗?”</p>
赛吉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压力,心头不由一慌。</p>
朱棣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哈密惹不起大明,自己发怒,也只是因为去不了繁华的金陵,被安排在这落后之地不说,还许久没见到正主,难免有些火气。</p>
朱允炆抬手,示意朱棣退至一旁,平和地看着赛吉:“你来大明的目的是见到朕,而不是去金陵。若你去金陵,而朕几个月不回京,那才是真正的怠慢,安排使臣转道济宁会面,是朕重视哈密使臣,若使臣认为此处不如京师繁华,待使臣完成安克帖木儿交代的任务后,不妨去京师走一遭。”</p>
赛吉听闻,心里舒服多了,连忙表态:“我等也是一时失言,还请天子勿怪。”</p>
人家给了面子,还是需要兜着的,否则完不成任务,回去之后就会兜脑袋了。</p>
赛吉拿出哈密王安克帖木儿的文书,交了上去。</p>
朱允炆淡然一笑,低头看去,字很多,内容却很简单,总结下来就一句话:</p>
我喊你一声大哥,以后你要罩着我。</p>
这是请封文书,安克帖木儿想要学习马哈木等人,得到大明的册封,交好大明,并希望设置马市,与宋晟进行交易,换取盐铁茶等物资。</p>
朱允炆来回看了两遍文书,总感觉有些怪异,却又说不出所以然,只好抬头对使臣说:“安克帖木儿想要请封,臣属大明,大开互市,朕对此并无大的异议,会安排内阁与礼部官员拿定方略,早日落实。”</p>
“哈密王听闻后,定会载歌载舞,欢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