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武英殿。</p>
内侍递给夏元吉一碗茶水,夏元吉喝了一口,放在托盘上,继续说:“已拨付后勤局钱五十万贯,粮二十万石,地方府州县仓库已全面放开官仓,供大军调度。河南、山东布政使快马上奏,希望借此机会可以将赈济仓的陈粮调拨出来,支给大军。”</p>
朱允炆看着几份文书,有些担忧地问:“现如今只是七月,距离年底还近半年,此时动用赈济仓库存粮,一旦出现灾情,地方上如何应对,到时再由京师、南方调拨,拆东墙补西墙?”</p>
夏元吉正色道:“皇上,山东、河南布政使司官员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他们奏言,受多年官府不扰民、不苛政、不加税之策影响,民间百姓之家中,超过六家中存粮可支用半年,剩下四成,存粮也可支用一个月至三个月,且多数百姓家中有点余钱,可购置市面之上的粮食。虽动用赈济仓,却不会影响大局。”</p>
一旁的杨士奇见朱允炆还有些担忧,主动说了句:“皇上,我们需要时间。此时动用山东、河南等地赈济仓,虽可能会影响后日赈灾所用,但可以为大军后勤赢得时间,避免大军因后勤延误战机。”</p>
夏元吉感激地看了一眼杨士奇,开口道:“臣以为,可以暂时先打开地方各类粮仓,之后慢慢补充,亦或是由地方收购百姓存粮。”</p>
“那就如此照办吧。”</p>
朱允炆思虑再三,答应下来。</p>
夏元吉再奏报:“征调徭役的名额已开始发出,山东征调三十万,河南征调二十万,北直隶征调三十万,山西征调二十万,合百万民力支援后勤。陕西、西疆等地后勤,由西疆、甘肃等地自筹,西部粮仓与军仓足够支用五万京军所需半年,若进入西疆,则可自给。”</p>
朱允炆凝重地点头:“按西征时摸索出来的后勤制度,合理分配民力,分组分批,大量征用民间车辆、骆驼、马匹、驴等。此一战,事关大局,不容有失。后勤之中严禁伤民虐民之事发生,一旦查出,决不轻饶!”</p>
“领旨。”</p>
夏元吉答应道。</p>
朱允炆刚想询问徐辉祖的大军到了哪里,内侍匆匆走了进来:“皇上,安全局霍邻求见,言有十万火急事。”</p>
“让他进来,你们暂且退下,有事即刻通报。”</p>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杨士奇、解缙等人。</p>
众人退离,霍邻匆匆走入武英殿。</p>
“何事?”</p>
朱允炆看着行礼的霍邻询问。</p>
霍邻看了看左右,拿出一份文书,凝重地说:“皇上,安全局收到地方密奏。”</p>
朱允炆看出了霍邻的顾虑,抬手示意内侍退出大殿,走出来接过文书,打开看了看,面无表情地合起:“飞蛾扑火的把戏,让人想到了白莲教的蛊惑之术。时隔多年,朝廷几次铲去其力量,依旧还有残部在活动吗?”</p>
霍邻低声道:“此事是否有白莲教在其中参与尚未可知,但其谋反之心已是显现出来。另外,安全局确实发现了各地富户、大族、士绅,包括一些地方官吏在活动,金陵城外,尤其是通济门、聚宝门、金川门、三山门、江东门附近,出现了一批商人,即没有带货物,也没有开店铺,却带了不少伙计,整日留在居所,似乎在蛰伏。”</p>
朱允炆淡然一笑:“看得出来,有人在抓紧行动。京军离开造成的空虚,被人认为是绝佳机会。这确实是他的机会,朕解决他的机会。”</p>
霍邻没有朱允炆的云淡风轻,只感觉肩膀沉重:“若放任他们进入金陵内外,日后可能会造成混乱,不利金陵安全。”</p>
朱允炆自信地摆了摆手:“无妨,莫要动他们,该让他们动作的,让他们动作便是,棋局下到现在,决定胜负的,可不是这些小角色。一场阴谋,揭开一重又一重,是时候见底了,让该来的,都来。”</p>
霍邻苦涩不已。</p>
越来越多的不明力量进入金陵,给安全局带来了极大压力,尤其是安全局高层刘长阁、庞焕等人离开了金陵,此时正在日本三岛建立谍报网,只靠着自己与汤不平,不知能不能应对好如此乱局。</p>
朱允炆看出了霍邻的不安,笑道:“事情多,局势乱,可关键的核心只有一个,抓住核心,任由其他纷乱,终都会迎刃而解,做事要分轻重缓急。”</p>
关键的核心只有一个?</p>
霍邻恍然。</p>
是啊,所有的乱象,不是朝着金陵京军去的,也不是朝着六部去的,而是朝着皇宫,确切地说,是冲着建文皇帝。</p>
所有的安排与谋略,都是围着他在运作,安全局的应对策略,不应该是处处分出人手设防,四处出击,而是应该围绕着建文皇帝布置,围绕着皇城布置,范围再大一点,那就是皇城周围的主要街道。</p>
“明白该怎么做了?”</p>
朱允炆见霍邻释然。</p>
霍邻放轻松许多:“知道了,皇上,我这就回去布置,这段时间,安全局可能需要租买一些房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