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试炉 下(2 / 2)

彻元 妖精吃俺一棒 0 字 2021-12-21

没多久,差不多一百斤一个的生铁锭子便浇出了一百个。

“我的老天,这就一万斤了?”

庄大郎惊呆了,这可是以往庄家的四座炉窑十天的产量啊。

林彻换算了一下,不由撇撇嘴,呵,不过五吨而已,有啥好吃惊的。

庄老头注意到林彻脸上的不屑,不禁纳闷,这林郎君好似对这个产量还不满意啊,那是想要多少呢。

他哪里知道,在林彻前世,日产几百吨的炉窑只是大路货色。

生铁有一万斤足够了,剩下的还有许多铁水呢,于是工人把浇铸这条沟槽给关上,打开了另一条通往炒铁炉的沟槽。

炒铁炉这边,早早就点着了火,对炉子进行了预热。

因为炒铁时燃料和铁水是隔绝的,不需要担心有害元素渗入铁水中,因此普通的煤便可直接使用,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成本,要知道木炭可是比石炭贵多了。

这条沟槽的下方烟道中,热滚滚的浓烟正在经过,对沟槽进行加热,以保持其中流淌的铁水温度,不至于凝固。

铁水流进炒铁炉的那口大锅后,继续被加热,其中残余的细小炉渣犹如星星般泛起了光亮。

工人转动绞盘,把已经开始转动的圆盘放低,圆盘上带着的熟铁棒探入铁水之中,橘红的铁水被搅得翻滚起来。

这一翻滚,铁水中的碳开始和空气接触,剧烈燃烧起来,生成大量的气体,让铁水像是被烧开了一般,冒着密密麻麻的气泡,把铁水中残余的炉渣往炉边上推荡。

随着其中的碳渐渐降低,铁的熔点渐渐提高,开始变得浓稠起来,甚至开始聚起了一个个熔融状态的铁团。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搅拌了,工人又转动绞盘,把搅动盘提了起来。

另外一些工人,拿着长长的铁钩子,把那些铁团勾到炉子边上,再用夹钳夹出来放到锻锤下面锻打。

这个锻锤是水力带动的,固定节奏,固定的力道,叮叮当当的锤击在红彤彤的铁块上,溅出的星星点点的火星。

经过这么一阵捶打,铁块中的碳单质,剩余杂质,还有表面被氧化的铁屑都被去除了,就成了所谓的熟铁。

其实应该说是含碳量不同的钢,现代钢铁工业上,含碳量小于002%的国内称熟铁,国外称纯铁,质地非常柔软;含碳量在002%-211%的叫做钢;含碳量在211%以上的国内称作生铁,国外称铸铁。

而在华夏民间,以高炉直接从铁矿石炼出来的称作生铁,以经过炒铁炉或者炒钢炉炒炼的为熟铁。

其中的碳含量,和炒炼时间成反比,炒得久,碳氧化得多,铁的碳含量越低,反之亦然,所以其碳含量能在001%-15%之间浮动,包含了现代意义上的“纯铁”和“钢”。

所以古代炒铁等于炒钢,只不过古人没有明白这其实是碳含量的关系,没有针对性的工艺,能炒出什么存粹靠运气,基本上以铁和中低碳钢为主,钢铁产品中,碳含量越低越柔软,越高则越脆、硬。

中低碳钢柔软,用来制作刀剑则不锋利,古人也把它视作熟铁,只能制作农具等普通铁器。只有高碳钢的韧性、硬度、强度符合制作武器的需求,那才是古人眼里的钢。

碳含量的高低决定了钢铁的软硬,于是通过被锻锤敲打时的表现,有经验的铁匠能够分辨哪块是软铁,只能打制锄头,哪块能好钢,可以锻造锋锐无比的宝刀宝剑。

林彻把含碳量这个关键秘密解释给庄家的人听,这些打了一辈子铁的人开始恍然大悟起来。

如此一来,往后只要琢磨出合适的炒铁时间,那出钢的概率自然越来越高。

至于淬火,回火这些处理技术,庄家的人用不着林彻教,这是人家吃饭的本事。

到了这里,林彻剩下的就是提要求了,让他们优先生产一种可以制作弩臂材料的软钢,其他用途的钢材可以稍微缓缓。

毕竟,如今还无法大量生产钢材,但是少量的弹簧钢,应该还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