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移家旧港(2 / 2)

海疆 骠骑 4905 字 2019-08-27

林海疆准备送父母以及紫鹃、百合等人去旧港,那里才是他真正的一亩三分地,而且旧港的建设也相继在普鲁士的支援下开工建设了,精通商贸的父亲前往对于克露娜也是一个帮助。

同时旧港也需要展商业,苏门答腊的原住民,大量的旧港居民,以及经常停靠的海盗都是潜在的客户,林海疆几乎没费多大力气就说服了父亲,林翰林知道自己留在广州只能给儿子增加麻烦。

在说也不是彻底的背井离乡,做海商的一年在外面漂泊十个月还不是常事?所以对前往旧港也不抵触,而且还可以顺便转移一下生意,毕竟不能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只篮子里面,这是生意人的基本商业守则。

至于是谁下的黑手,林海疆相信找到这个人一点都不难,问题是他现在真的没工夫,因为普鲁士方面的第一艘铁甲舰序列编号hdo1开始铺设龙骨了,米勒的电报是二个月前所的,说舰船设计前后更改了几次,最终选定六千二百吨的hd第一艘开始铺设龙骨,hdo2、o3、o4、o5也将各自顺延一个月铺设龙骨。

普鲁士方面的大手笔让林海疆目瞪口呆,不是先铺设一艘尝试改进之后再制造另外四艘吗?怎么变成了五艘依次制造?而且吨位也比之前的大了?林海疆现在满脑子都是问号,无奈的是他距离普鲁士实在太远,通信几乎成了致命的弊病。

等到19o4年实用性的无线电应用?林海疆非常无奈,因为几乎每一次推动科学技术蓬勃大展的几乎都是大规模的战争,难不成要提前动世界大战不成?

林海疆看过很多186o-189o年之间的老舰船的照片,在其中他现了一个十分可笑的规律,世界各国的装甲主力舰往往奇形怪状,高矮胖瘦千奇百怪。

而同时期的巡洋舰,不论是装甲巡洋舰还是防护巡洋舰,都基本上还保持了流线的船型,不象主力舰一样,肥皂盒、圆盘子、黄油箱和长澡盆那样百鬼夜行令人匪夷所思。

在林海疆看来他并不需要所谓的装甲主力舰,因为航程短、航慢的装甲主力舰无法执行远洋任务。

而新式巡洋舰则不同,新式巡洋舰的基本任务是巡逻、侦察、护航、通报和显示武力,它们往往需要远航到外国和海外殖民地去长期执行任务,需要较高的航、强大的续航力和良好的航海性能,因此船型上一般采用长宽比比较大的流线船型。

这就决定了林海疆未来可能潜在的对手所也就是重型装甲巡洋舰!

而且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不少巡洋舰都还配备风帆,以达到良好的经济性,要知道十九世界世界的煤产量还很低,尤其是高碳无烟煤更是出处不多价格不菲,连一度在外人眼中富裕的流油的英国皇家海军也曾经采取严厉措施节约用煤。

虽然英国国力富甲天下,但海军预算也并非无限,在186o年到188o年的二十年间,英国是由一个非常吝啬的政府所控制,麦维斯、肯法特为代表的一大批议员控制着国会议院,他们甚至已经吝啬到了连大英帝国引以为傲的海军都可以不管不顾的地步,而不巧的是海军部此时只有一群政治上基本等于白痴的脓包将军,比如菲斯洛上将等,在海军军费预算上几乎没有话语权。

在次期间皇家海军投建的远洋铁甲舰只有六艘,而同一时期,在陆地上惨败给普鲁士的法国却兴建了十五艘之多,一向依靠陆军的普鲁士也兴建了七艘,这在后世的角度看待十九世纪时期的英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在火炮方面英国皇家海军更是走了大弯路,以至于后世有些人甚至引用英国舰船火炮更新年表作为可笑的火炮年鉴?

林海疆现在才搞清楚,由于前期装备的后膛炮工艺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英国国会出于经济性等多方面的考虑,于是历史上在1855年到1869年间英国皇家海军又重新回到了前膛炮时代。

但是在此期间世界其他各国的后膛炮层出不穷,由于炮钢的不断改进,原先采用后膛炮吃了亏的皇家海军又一次开始考虑装备新型的后膛炮了,同时法国人明的新式封闭炮台也在英国获得了青睐。

由于众所周知前膛炮无法造出相对很长的身管,根据林海疆的记忆和实地考察的结果,在历史上即便到了187o年,25倍口径已经是后膛火炮身管比例的极限了,而在1855年当时为了要保证打穿俄国人的装甲,英国人才决定给巡洋舰配备更大口径的主炮。

后世被英国海军吹捧的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香农号铁甲舰上试验装备II型前膛炮重达18吨之多,而香农号的武备还包括另外7门9英寸(228mm)14倍径mkIV前装线膛炮。

香农号确实可以说是当时英国装甲防护巡洋舰的代表之作,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以这样的武备,香农仍然无法和同时代的铁甲舰一较高低,同时由于重炮和铁甲的拖累,其航相对于巡洋舰也十分低下,甚至如果它遭遇到优势的铁甲舰,连能否顺利脱离接触都成问题。

但是无论如何,在186o年前后大英帝国无论是舰船还是火炮已经整体落后了,作为林海疆另外一个主要假想敌的法兰西共和国!林海疆却丝毫不敢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