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林海疆身为堂堂一个国家元首不能这么点涵养都没有吧?即便不满也应该提出外交照会抗议才是?直接在对方军港内转动主炮与风范战舰打开炮位堵门的意义是相同的。
备战?这个念头在欧雷准将的脑海中只是一闪即失,对方总吨位恐怕近二十万吨,自己这边只有三艘吨位在六百吨的四级双桅风范巡洋舰?战斗就等于是残忍的屠杀,被屠杀的对象则是总拿非洲土著当靶子打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
望着对方越来越近的巨舰和其高高的船干,欧雷准将突然长长地松了口气,林海疆的中华帝国海疆舰队是在虚张声势,因为对方那粗粗的主炮的射角根本无法估计自己的三艘战舰,充其量就是停在自己前面耀武扬威一番而已,难不成他们还敢主动进攻在香港大英帝国海外殖民地击沉帝国皇家海军战舰不成?
缓缓滑停开始两车倒车的海南号与中南半岛号此刻的舰体距离早以超过了安全距离的三倍,仅仅不足二十米,要知道面对如此体积庞大的战舰,这个距离是十分危险地,尤其在无锚停泊的前提下,一旦过万吨的战舰发生碰撞,哪怕是轻微的碰撞其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
“中南半岛号打旗语,全部主炮装填三号礼炮专用弹,全装药”夏雪的命令让魏海巍一愣,随即昂首挺胸大声重复道:“旗语通知中南半岛号,全部主炮填装三号礼炮专用弹,全装药”
五分钟后,四个主炮的红色火控机械开关全部翻红之后,魏海巍用微微有点颤抖的手抓住火控命令主炮同步射击信号器站在原地,一手拿着怀表,眼睛却盯着夏雪。
夏雪深深地吸了口气道:“书记官请记录,1861年11月1日下午14时22分21秒,舰长夏雪中校,下令发射三号礼炮专用弹,全装药22响,英国皇家海军维多利亚港在港军舰未满旗欢迎我舰前提下,依然坚持国际海军互访礼节,致礼22响互访礼炮提醒英方当鸣放24响礼炮迎接我国元首。”
“主炮齐射”夏雪双眼圆睁大吼一声,英气勃发的猛一挥手
轰、轰、轰轰轰八门二百六十毫米三十五倍口径舰炮在二秒钟内完成了依次射击,林海疆甚至能够看到炮口排空的冲击波让空气几乎都发生了扭曲,站在密封良好的舰桥内的林海疆都感觉到了耳鼓猛的涌进一股气流,随着一阵持续了大约三到五秒的耳鸣后,这种舰炮冲击感才算彻底消失。
站在舰桥内又处于舰炮排空距离之外的林海疆尚且如此,那么在炮口之下的三艘英国皇家海军的四级风帆巡洋舰上的英国皇家海军官兵自然可想而知了海南号的主炮齐射之后开半车前行,中南半岛号立即跟在其的后面鸣放了八响礼炮
林海疆甚至看见一艘英国皇家海军的四级巡洋舰上的副帆被舰炮的喷焰的高温点燃
满脸鲜血的欧雷准将此刻已经是耳不能听,眼不能见了,甲板上到处都是哀嚎惨叫的英国皇家海军的官兵,而港口附近的所有玻璃夜灯几乎同时粉碎炮口冲击波中的次声波甚至当场震死了数十名英国皇家海军的官兵。
在码头上舞狮、舞龙的华人也停了下来,无比惊讶的望着两艘庞然大物那依然冒着硝烟的炮口发呆,这时人群中有见过军舰互访的人开始卖弄道:“别怕别怕那是正常的,洋鬼子的兵舰都是这样的”
在前来码头的,麦当奴爵士的马车因为炮声而失去了控制,惊马将麦当奴爵士来了一个底朝天,之前端的一杯咖啡全部给了帽子,连惊带吓之后,麦当奴爵士仓惶的从马车中爬了出来,无比震惊的望着维多利亚港方向,在发现港岛并没有出现所谓的爆炸腾起的烟柱之后,麦当奴爵士长长的松了口气,如果林海疆真的炮击港岛,麦当奴爵士知道唯一会倒霉的只有自己,因为帝国还没有做好对中华帝国开战的准备,普鲁士源源不断将制造出的战舰贩卖给中华帝国,可以说在远东给帝国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当麦当奴爵士抵达维多利亚港之后,眼前的一幕让他惊讶的目瞪口呆,三艘巡洋舰上不停的抬下鼻、耳、口出血的皇家海军官兵,麦当奴爵士浑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麦当奴爵士拉住一个见习军官询问了一番之后,才清楚原来是中华帝国战舰鸣放礼炮的时候距离我皇家海军过近,舰上官兵大部分都被炮火余焰震伤。
麦当奴爵士望着已经靠岸的麦当奴爵士中华帝国的一艘巨舰,虽然他不是皇家海军出身,但是如此巨舰也让麦当奴爵士惊讶万分,相比他在本土见过的维多利亚港号一级战列舰,实在是有点不值一提了。
麦当奴爵士望着中华帝国的巨舰此刻感觉很不舒服,因为这艘巨舰以及连同海上的二十余艘中华帝国的装甲防护巡洋舰让他有一种极度的压迫感,这种感觉是麦当奴爵士历游大半个世纪第一次有这种感觉。
大英帝国的骄傲和尊荣在对方的舰炮之下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以往麦当奴爵士只能感觉到大英帝国的荣耀与骄傲,今天他是第一次明白这种帝国的荣誉与骄傲来自何处?为何帝国皇家海军会成为帝国的骄傲,而不是为帝国不断获取利益的陆军
林海疆站在舰桥上望着一身白色燕尾服佩戴着爵士勋带的瘦高个,满脸堆满褶皱的白人男人,林海疆不用询问就知道那一定是麦当奴爵士,因为爱显是英国人的本质,在祖鲁战争以及1900年之前的所有战争中,英国的官员和军官都把自己打扮的与众不同,为此宁愿挨敌人的子弹,也绝对不愿意换上淡绿色军服拔去自己脑袋上的鸡毛
似乎在英国人看,混装,比如军官穿士兵服装,就等于掩去其的荣耀,最后的结果宁愿死也不能不美
[奉献]